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3—1936年,伪满重刊《清实录》,日本指派专人对《清实录》逐卷检查,将有碍日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改”,如将“倭”字改成“日”字,将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记载大段删除。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打破东亚传统宗藩秩序B.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C.消解隔阂实现东亚共荣D.推动伪满州国史学发展
2023-05-17更新 | 437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38年,伪华北临时政府发行联银券,实行联银券与日元等价的政策。伪华北临时政府财政部总长汪时璟指出,联银券对“产业之开发与振兴,民生之安定与利便均有直接关系”。在发行后的短短两年内,联银券的发行量就达到5亿元。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民族工业发展困境B.加紧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
C.配合日本进行经济侵略D.确保沦陷地区的金融稳定
3 . 1937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了教育改革:缩短中等和高等教育年限,加强日语教育和“国民教育”;侧重“劳作教育”。大力推广中等职业教育,分农业、工业、商业等科目进行单科教学。日本推行教育改革的目的是
A.大规模培养专业性人才B.为殖民地培养实用人才
C.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D.缓和社会上的反日情绪
4 . 日军占领中国德州后,强制中国各学校增设日语课程,要求学校必须向学生宣扬和灌输“王道乐土”“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安居乐业”和神道。这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为扩大侵华战争培养军事骨干力量B.建立顺应世界潮流、对日友好的政府
C.加速消灭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D.推进中同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