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一日”

陈子展从沪江大学授课回家,午睡醒后读报,有感时局作《长城谣》一首。一个巡捕一觉醒来,离上班应卯只差15分钟,来不及梳洗,赶紧离开亭子间,皮鞋在后门口与红漆马桶发生冲突。

苏州河畔,一个圈子里传出一位卖艺人老练流利的急白:“嗳,来格哉,来是一个大老板,䑢空奖券中头彩;坐汽车,吃大菜,洋行星厢做买办,政府里厢做大官。”黄包车夫用不纯熟的英语向外国水兵拉生意;卖晚报的小孩喊着:“Evening Times!”

某校礼堂,训导主任训话:“为准备会考电灯现在每天迟一小时关,可以多看些书”。

午后两点,包天笑在参观他儿子创办的新生化学工艺厂——第一家生产国货医用橡皮囊的工厂。华商纱厂工人方根宝一天工作16小时,到了睡觉时耳朵里还响着轰轰的机器声。

——摘编自施康强《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上海》


结合材料,概括“中国一日”中上海的众生相并作出合理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日本棉布/棉制品输华表(单位:日圆千円)
中国(不含东北地区)东北地区
棉布棉织品棉布棉织品
1930年8691525799186454
1931年430734896172293
1932年3822969216017670
上表信息可以用来佐证(     
A.东北区成为日本最重要市场B.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C.国民政府关税自主取得成效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动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21月,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国联调查团成立。10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发表,以报告书为基础,国联制定了旨在促成中日和解的决议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计划性和占领中国东北的非法性以及东北伪政权的傀儡性;承认中国在东北的主权,同时又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地位和权益;主张“国际共管”中国东北地区。19332月,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1票弃权、1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决议。3月,日本宣布退出国联,中日和解失败。

——摘编自马海天《国际联盟促使中日和解的尝试》等


从国际法的角度,就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进行合理的解释。
2024-0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36年12月13日,南京国民政府委员戴季陶慷慨激昂地说:“现在委员长吉凶未卜,若是不幸而为凶,则我们去和叛逆妥洽,岂不是白白上了他的当,乃至将来无法申大义而讨国贼?……现在我们只有剑及履及的讨逆,才能挽救主帅的生命,挽救革命的事业。”戴季陶陈述的历史事件(     
A.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B.彰显了新四军部分将领的爱国热忱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缘于蒋介石“攘外必必先安内”的政策
2023-12-1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5年12月,毛泽东批评了党内长期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的狭隘关门主义思想,并指出在今天的时局下,民族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即使在地主阶级买办营垒中也不是完全统一的,统治者的营垒是会发生破裂的,这个缺口对于人民革命却是有用的。在此,毛泽东意在(     
A.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结束“左”倾错误思想领导D.分化和瓦解统治阶级的营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是温涛(1907—1950年)早期木刻连环画作品《她的觉醒》(部分)。“她”出身于贫困家庭,受尽摧残和凌辱。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上海人民奋起抗战,那少女由此觉醒,奔赴前线。该作品的宣传(     
      
                                               《她的觉醒》(部分)
A.推动了抗战艺术兴起B.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形成
C.有助于塑造民族精神D.促使女性开始真正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3年,国民政府任命俞大维为兵工署署长。在他主持下,迅速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精密机械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及光学研究所、炮兵技术处、中央修械所、航空兵器研究处等。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A.积极应对日益紧张的形势B.意在建立完备的科研体系
C.努力改变科技落后的面貌D.力图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023-07-17更新 | 4070次组卷 | 26卷引用:第五单元专题注重史学素养,凸显学科特色-05家国情怀-【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日本加紧了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迫害爱国人士,迫使一些进步人士离开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斗争。1932年,一批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受摧残与迫害的台湾同胞辗转进入中央苏区,受到当地苏维埃政府和各革命群众团体的热烈欢迎。在欢迎仪式上,台湾同胞施月娥说:“我们定要在苏区学习革命的理论与工作,将帝国主义推翻,完成台湾的革命。”通过参观学习,台湾同胞被苏区民主、自由尤其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鲜空气所吸引,“均一致热烈的要求留此参加革命工作”,并如愿以偿。

1934年6月,中央苏区台湾代表蔡乾接受《红色中华》记者采访时,严厉批评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言论,他指出“日本强盗四十年来在台湾的暴行,真是残虐到极点”,并号召“中国工农兄弟在共产党苏维埃正确领导之下,实行共产党提出的反帝统一战线的纲领,共同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

——摘编自庹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台湾同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十年代台湾同胞奔向“红色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三十年代台湾同胞奔向“红色中国”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1933年之后,国民政府在日本的压力之下,被迫压制反日舆论,但采取了有侧重点的内部宣传策略,允许政府内部相对自由地对抗日问题发表意见,统一党内认识,争取其政略为社会所理解和认同。这说明国民政府(     
A.抗战宣传具有欺骗性B.积极推行全面抗战路线
C.及时调整了内外政策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2023-06-28更新 | 196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上)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选择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