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 .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
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
2022-03-14更新 | 1837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推动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日益扩大D.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4 . 1920年,《申报》刊登广告:“长城为御敌而设,长城牌香烟为保护利权而作”,引起国人广泛关注。之后许多民族企业都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1933年,宋哲元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等地英勇抗日,重创日军。据此可知
A.长城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内涵
B.日本全面侵华激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C.广告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手段
D.大众传媒有效推动了中国的抗日活动
2022-02-12更新 | 36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2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大批民族史的论著。如下表:

这些著作的出现旨在
A.普及中华民族的历史知识B.激发全民族的抗战意志
C.密切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D.巩固初创民国国家统一
2022-01-27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可用于说明

----《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

A.日军正加紧准备侵略上海B.学生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
C.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D.团结抗日的条件日趋成熟
7 . “九一八”后,马占山率领爱国官兵反蒋抗日,在东北地区用“拜关公、讲忠义”来呼吁民众参军救国,吟诵岳飞的《满江红·忍发冲冠》来表达对国土沦陷的悲愤。对其意图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运用忠义伦理动员民众反蒋联共B.借助民俗文化推进抗日救亡运动
C.呼吁各界爱国民众投身国民革命D.广泛动员群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1年7月,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电告东北军抱不抵抗主义。东北军的将领马占山李杜等在东北抗日: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蒋光鼐、蔡廷锴指挥十九路军奋起反抗。上述材料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国民党阵营出现分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亟待建立D.抗日的时机还不成熟
9 . 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这一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
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10 . 1935年12月21日,何香凝在妇女救国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我们要奋起精神,我们要武装起来,我们不再做奴隶,不再做生男育女的性机器。我们是要与男子一样的负起重大的责任,争取民族生存,同到战场上去,起来!”这侧面反映出
A.妇女成为抗日救亡中流砥柱B.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C.国民政府对日不断妥协退让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