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36年12月13日,南京国民政府委员戴季陶慷慨激昂地说:“现在委员长吉凶未卜,若是不幸而为凶,则我们去和叛逆妥洽,岂不是白白上了他的当,乃至将来无法申大义而讨国贼?……现在我们只有剑及履及的讨逆,才能挽救主帅的生命,挽救革命的事业。”戴季陶陈述的历史事件(     
A.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B.彰显了新四军部分将领的爱国热忱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缘于蒋介石“攘外必必先安内”的政策
2023-12-1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图是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纪念碑,这是一个“台历”式石碑。纪念碑上面布满了炮弹的弹坑和骷髅,代表并纪念当时去世的人们。九一八事变(     
A.标志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C.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D.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5年12月,毛泽东批评了党内长期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的狭隘关门主义思想,并指出在今天的时局下,民族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即使在地主阶级买办营垒中也不是完全统一的,统治者的营垒是会发生破裂的,这个缺口对于人民革命却是有用的。在此,毛泽东意在(     
A.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结束“左”倾错误思想领导D.分化和瓦解统治阶级的营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3年,长城抗战后,中日签订《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该协定(     
A.导致“不抵抗政策”的出笼B.为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打开方便之门
C.迫使中国军队撤出华北地区D.成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导火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下·河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33年2月18日,张学良与万福麟、宋哲元等20多名将领发出通电,说:"时至今日,我实忍无可忍,惟有武力自卫,舍身奋斗,以为救亡图存之计。 "之后,张学良与何应钦等研究了当前局势后,制定了保卫热河的计划。其作战方针是:"华北军以捍卫疆土、收复失地之目的,务需确保冀、热,巩固平津,以为将来进出辽河流域之根据。……"此事说明(     
A.日本侵占东北蓄谋已久B.国民党坚持持久抗战的方针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延缓了日本军事侵略华北的进程
2023-01-05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仿真模拟历史试题(C)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淞沪战事后,南京至上海的铁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1932年的国民党四届三次会议对此极为重视,明确要求国民政府积极建设京沪、沪杭两条铁路线。到1936年底,上述铁路建设计划相当部分已得到实现。同时建成同蒲、苏嘉等铁路线。国民政府的铁路建设主要是为了(     
A.积极应对日本加紧侵华B.全面抗战持久化的需要
C.加强对经济命脉的控制D.配合对红军全面“围剿”
7 . 抗日救亡运动
(1)中国共产党:①九一八事变后,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发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1935年12月,确定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②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2)国民党爱国官兵:①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活跃于东北各地;②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③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__________,逼蒋抗日;
(3)爱国学生: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起__________运动。
2022-12-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八单元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明确宣布实行“五族共和”。民国建立后成立的“中华民族大同会”在其电文中号召:“鉴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域,共谋统一。”《共和国历史教科书》强调:“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轻。利害与共,痛痒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至此,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形成的“自在的民族实体”,开始发展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

——摘编自郭盛民《“五族共和”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32年,明确以“民族复兴”为办刊宗旨的《再生》《复兴月刊》等杂志先后在北平、上海创办,《东方杂志》《独立评论》《大公报》等报刊也纷纷以“民族复兴”为话题刊文,认为“民族复兴”是从目前的落后、衰落状态中走出,恢复世界强国的民族地位,恢复文化古国的灿烂辉煌。当时还出版了一些围绕“民族复兴”这一主题的书籍,如吴庚恕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政策与实施》,张君劢的《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王之平的《民族复兴之关键》等。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复兴”的话语和观念很快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也为国共两党高度关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民国初年相比,20世纪30年代民族观的发展,并分析其意义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张学良口述》:“我是不是有私心在里头?我是不是为自己利益?我敢跟你说,我做那件事情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张学良口中“那件事情”是(     
A.东北易帜B.北伐战争C.围攻陕北D.西安事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