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10月,抗战后方的《大刚报》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探究国人对战争形势及国内外重要政治问题的意向,收到了主要来自湘、桂、粤、赣四个省区的民众回信。以下为该民调的部分材料:

1:《大刚报》1942年民意调查部分结果统计(有删节)

序号问题及结果统计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竞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占99.5%未置可否:占0.5%
2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占69.4%德国:占30.6%
在联合各国未以全力打击日本之先,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先行反攻?
要:占50.8%不要:占48.2%未置可否:占1%

2:调查结果之分类统计(有删节)

性别男:占94.6%女:占5.4%
年龄20岁以下2030304040岁以上
52.5%26.8%14.1%6.6%
职业学生公务员商人军人工人自由职业农民其他
39.6%19.9%14.8%14.6%7.7%1.27%0.8%1.33%

——据杨天宏、宋仕宏《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以1942年(大刚报)民意调查为中心的探析》整理


(1)根据材料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刚报》民意调查反映的民众对抗战前途走向的认知,分析这种认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大刚报》调查结果的史料价值。
2022-11-12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战前,现代工业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出的6%和总投资的4%。但在1938—1943年,在国民党控制的地区内,现代工厂的数量增加了250%,产量翻了两番。在战争结束前夕,这些工业化的成果已经被摧毁殆尽。这一历史过程叙述(     
A.说明抗战历程影响工业化兴衰B.证实了日本侵华的巨大破坏性
C.突出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价值D.忽视了共产党的中流砥柱地位
2024-03-24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023·海南·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2023-07-10更新 | 3806次组卷 | 28卷引用:纲要上第2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19-20高二上·河南郑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9页,史料阅读栏目中的《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中说“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这则史料表明
A.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亲密无间
B.教材记录最能还原历史真相
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D.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
2020-03-04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06教材插图惹争议——教育问题-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在这条航线上担任运输飞行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驼峰”航线在终止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一共运输了80多万吨物资到中国,超过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中国所有对外通道接受外援的总和。

——摘编自刘小童《驼峰航线》等

材料二   长期以来,欧美史学界的关注点集中在欧洲发生的反法西斯战争,却很少涉及中国的抗战。这是因为西方学界把二战看作主要是西方人内部的战争,其起点不可能在西方以外的地区。另外,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了西方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西方学界开展中国抗战史研究的难度。

材料三   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其持久、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实及其巨大价值,影响了二战的总体格局、总体进程。

第一,由于在中国战场的巨大消耗使日本难以承受美英等国的制裁,迫使日本考虑占领东南亚以获得丰富的战略物资,从而不得不冒险与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

第二,抗战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歼敌约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

第三,中国抗战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德苏战争;在南线,使日军无法实现在地中海地区与德、意实现会师的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

——以上摘编自庄礼伟《二战史研究不应遮蔽中国抗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及其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很少涉及中国抗战的原因,简析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意义。
2023-05-13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上第2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德鲁·罗伯茨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认为落后的中国在那场高度机械化战争中贡献不大,对于中国战场几乎是一笔带过。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40章中关于太平洋和远东战争仅有寥寥5章。丘吉尔密友马丁·吉尔伯特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52章中仅有34章提及东方战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主编的11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关于远东地区内容仅有1卷,但该套丛书对于战况不甚激烈的中东战场乃至于战时中立国,却各有独立1卷加以叙述。号称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所著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长达12卷的回忆当中,仅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汇编为《日本的猛攻》1卷,对中国战场视而不见。即使是拉纳·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一书对中国战场的关注也仅仅限于淞沪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少数几个战役。

被《伦敦时报》誉为“一本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以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二战”开始的标志,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视为其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史学界)大多将中国战场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从属战场。服部卓四郎的《太平洋战争全史》刻意淡化中国战场价值,将日军在华视作太平洋战场的组成部分,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击败视为其战败的主要原因。美海军陆战队弗兰克·霍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争夺战》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太平洋战场反攻阶段美军从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冲绳岛最后一战的战斗历程,似乎东方战场只由太平洋战场单独构成。

——摘编自王安中《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东方主战场地位》

关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是我国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运用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在研究中如何建构正确的史学话语体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31更新 | 231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