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1942年,一位国际观察家评论道: “日本在占领区的统治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开始注 重与占领区内的地方精英合作,同时加大对普通民众的安抚力度,而对抗日武装力量的打击则更加猛烈。尽管此举的效果尚待观察,但无疑显示了日本在应对中国抗日战争上的新动向。”根据这一评论,日军这一变化的主要意图是(     
A.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B.分化中国抗日统一战线
C.改善与中国人民的关系D.争取得到地方精英支持
2024-04-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中国第五战区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为了连贯华北、华中 两个战场,日军以济南、南京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最后会师打通津浦路。1938年1月下旬起,北上的日军华中方面军部队,遭遇到中国军队的猛烈抗击……中国军队经过抵抗后,未能阻止日军攻势。材料反映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B.武汉会战C.百团大战D.徐州会战
2024-04-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此后,中国抗战进入了(     
A.防御阶段B.局部抗战阶段C.相持阶段D.全面抗战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8年10月30日,蒋介石发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国民书》,指出“盖抗战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之持久之力量”,号召全体同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继续贯彻持久抗战方针。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B.放弃了华中地区的抗战
C.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D.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近代抵抗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无数英烈用生命和鲜血铸起一座座英雄的丰碑。下列属于抗日民族英雄的是(     

①杨根思   ②邓世昌   ③林则徐   ④戚继光   ⑤杨靖宇   ⑥戴安澜

A.②③⑤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④⑤
2024-04-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统计,1937年,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湖南、广西七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到了1943年,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总额增加了164倍。这一变化有利于(     
A.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逐步开展D.遏制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
2024-03-17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42年1月,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英国《泰晤士报》评价称:“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就是华军之长沙大捷”;美国也迅速实施援华方案,美英等国自动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这表明,中国(     

A.已经扭转抗日战争局势B.提升了敌后战场的地位
C.坚持抗战赢得国际尊重D.实现了与英美协同作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小组围绕抗日战争进行探究学习,收集到了三种不同载体的史料:

材料一   1941年7月7日,《解放日报》刊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提出“拥护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促进中、苏、英、美及其他一切反对法西斯的国家民族一致联合,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拥护国民政府对德、意绝交的正确行动,并准备采取新的步骤。”

材料二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在重庆的旧居

材料三



1942年在缅甸中国远征军士兵与被解救的英军士兵合影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该小组的探究主题,依据史料的表现形式分别指出三则材料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研究价值。
2024-01-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文汇报》于1938年1月25日在上海创刊,其发表的第一篇社论是《淞沪之役六周年纪念》,对十九路军将士英勇抗战的业绩进行缅怀与赞颂。由此可见,《文汇报》的创刊(     
A.表明敌后战场成为了抗日主战场B.有利于扩大全民族抗战局面
C.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适应了相持阶段抗日的需要
10 . 如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这场会战(     
日军:总兵力约14万人
中国军队:共6个集团军(包括第十八集团军)约28万人
时间:从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到11月8日太原陷落
A.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B.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