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一定的事态空间分布情况。它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环境及其空间联系提供了鲜明的概念。下列地图中箭头线路所示意的是(     

A.抗战时期工业和高校的内迁B.国民大革命的北伐进军方向
C.解放战争时国民政府的败退D.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发生顺序
2024-04-01更新 | 466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37年8月至11月,国民政府组织了对日会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日军,用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这一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2024-03-22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等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这些举措(     
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践行了团结抗战的路线
C.表明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是创建革命政权的尝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抗战时期,中国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试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举动(     
A.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B.有效地牵制日本军队在华的兵力
C.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和精神基础D.配合了敌后抗日根据的游击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2年1月,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英国《泰晤士报》评价称:“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就是华军之长沙大捷”;美国也迅速实施援华方案,美英等国自动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这表明,中国(     

A.已经扭转抗日战争局势B.提升了敌后战场的地位
C.坚持抗战赢得国际尊重D.实现了与英美协同作战
2024-01-31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6 . 1932年,昆明市人口为14.37万人,1936年为14.2657万人,抗战前几年人口基本没有增长;而1937激增为20.5396万人,一年之后增加6.2万人,增长率为43%;到抗战结束时,昆明人口已近30万人,比战前增加了一倍。这从侧面揭示出抗战时期(     
A.正面战场形势日益恶化B.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
C.云南地区战略地位突出D.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7年11月1日,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到我省(云南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训“刚毅坚卓”。此事件的意义是(     
A.实现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均衡发展B.为全民族持久抗战提供精神源泉
C.我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D.为湖南教育落后于云南埋下隐患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8 . 观察历史地图有利于形成时空观念。对下列如图和如图战役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图1是进入相持阶段后取得的最大胜利;图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B.图1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图2的胜利,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C.图1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图2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图1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图2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
2024-01-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38年,丰子恺记述:“我从浙江通过江西、湖南,来到汉口,在沿途各地逗留,抗战歌曲不绝于耳……‘有人烟处,皆有抗战歌曲’。”这折射出当时(     
A.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增强B.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东部沿海工业大量内迁D.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1年3月,国民政府设立农民节,作为全国性的节日,提出农民节大会的口号为“一、庆祝农民节要尊重农民地位;二、纪念农民节要感谢农民贡献;三、纪念农民节要感谢身手万能的农民”,并于1944年增定感功节,与农民节合并举行,扩大庆祝。农民节的举办(     
A.利于应对根据地的土地革命B.旨在继承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现实需要D.极大增强了敌后战场的武装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