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4月、1938年、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群体构成的比重(%)

时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中小商人地主其他
50.818.719.13.10.507.8
2.559.60240013.9
144816010120

——摘编自梁丽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源变动分析》等


分别提取甲、乙、丙三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群体构成的相关信息,判断与其相对应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2023-01-01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为纪念近代中国某重大战役,有诗描述道:“短兵相接山林怒,烽火连天汉水嗥。拖住敌人征南北,江城失守也分桃。”结合下图判断,该战役(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D.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3 .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党开始由抗日走向反共B.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C.国共两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破坏了团结抗战
2022-12-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_________阶段
(1) 时间: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
(2)原因:从日本方面看,日本占领了广州武汉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后方,日本基本上停止了正面战场大规模战略进攻;从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上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3)结果:宣告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日本改变对华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对国民政府以__________为主,________打击为辅)
(4)影响:国民党发生分裂,蒋介石集团抗战动摇;________集团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的____________,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工具。
2022-12-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八单元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__________会议:1937年秋。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_________路线。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2022-12-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八单元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三个阶段的作战任务。(     
第一阶段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正太铁路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根据地的敌伪据点
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
A.收复了华北地区的广大失地B.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C.延缓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帝所主“大一统”,将历代传统限定在长城以内的“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即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皆涵盖在“中国”之内,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帝“大一统”论是对传统的“华夷之辨”的彻底否定,是民族观念及理论的划时代的创新中国各族人民从民族认同到对统一国家认同经历了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淀和整合,清朝统治的这300年才最终成为定局。并且清朝的民族疆域观超越了历代汉族帝王所固有的“天下观”之窠臼,对领土、主权、边界有着清晰的界定与认知的理念,对中国版图的最终确定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李治亭《清帝“大一统”论》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重视民族问题,但却有明显的差异性。1942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指出:“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与汉族,实已融为一体,更没有歧异的痕迹。将“民族”改为“宗族”、以宗族代替民族的“同族同源论”思想,可以说是封建宗法制原则的再现,暴露了国民党政府以前所提倡的民族自求解放与民族平等的欺骗性。中共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和革命“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将一事无成”,各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摘编自彭川《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的民族疆域观相比传统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两党民族政策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时期国共两党都重视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对此,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作抗日之用。一批台湾爱国官绅也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摘编自李艾丽《从反割台斗争看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材料二: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是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实现全民族统一抗日的重要会议,1937年国共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达成。毛泽东指出即便是统一抗日也要坚持独立自主,要保证共产党队伍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要独立。相对于国民党提出的“逸胜论”,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国情的《论持久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发动了包括淞沪会战在内的20余次大规模战役,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的;共产党在敌后发动群众联合抗日,并开展游击战收复失地。

——摘编自陈春好《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9 . 下图为中国抗战时期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表明中国开始抵抗日本侵略B.标志着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C.打乱了日军侵华的战略部署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022-12-2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战中的国防教育抗战时期,在各种《国防教科书》中,胶东版《国防教科书》为最突出之代表。

材料一

国防常识
(初级第六册,44年)目录
国防国语
(高级第二册,43年)目录
1、挖抗日沟
2.盘查行人
3.除奸
4.封锁消息
5.东北四省
6.大西北
7.大西南
8.朱德和彭德怀将军
9.平型关大战
10.百团大战
11.常用的武器
12.军用飞机
13.人类的祖先
14.人类战争时代
15.人类和平时代
16.改善人民生活
17.实行民主政治
18.反对一党专政
19.胶东各级政府
20.敌后抗日民主政府
21.陕甘宁边区政府
22.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3.帝国主义
24.帝国主义大战
25.苏联
26.苏联是弱小民族的救星
1、青纱帐
2.检阅自己的力量
3.老乡也会打游击
4.打埋伏
5.配合八路军歼敌记(一)
6.配合八路军歼敌记(二)
7.消除吸血鬼(一)
8.消除吸血鬼(二)
9.把生命献给了祖国(一)
10.把生命献给了祖国(二)
11.我们的青先队
12.儿童参战记
13.英勇的小成
14.保卫家乡(一)
15.保卫家乡(二)
16.保卫家乡(三)

材料二   “敌人的太阳旗.插遍了胶东的山岗。皇军棕红色的马,系在祖国河边柳树上”:“村舍消逝了袅袅的炊烟,鬼火在荒野里流荡";"原来是咱们的土地,却变成了鬼子的屠场";"从前这里养活了咱们,如今该让咱们来保卫家乡"。

——以上材料均摘自石鸥、魏天飞《课本抗战之胶东版〈国防教科书〉》


根据材料及所学,以“胶东版《国防教科书》赏析”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