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6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南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第一次正面报道了八路军抗战的消息。国民党政府称:“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它给予在侵华以来横冲直闯的日军沉重地打击。”据此可以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2023-01-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周年热点专题10徐州会战85周年和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85周年-备战高考历史复习之周年热点链接演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了“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的主张。据此可知,中共中央旨在(     
A.打击日本侵华的嚣张气焰B.揭露国民党的投敌反共阴谋
C.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023-01-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提取图1、图2、图3的历史信息,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2023-01-17更新 | 44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5 . 下图为近代中国的一支军歌简谱,这首军歌应当传唱于(     
A.北伐战争期间B.国共对峙期间
C.红军长征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
2023-01-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后,周恩来就把该文章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此可知《论持久战》(     
A.成为国共两党领导抗战的共识B.在国内外上引起重大反响
C.肯定了中国必胜的发展趋势D.证明了毛泽东的科学分析和预测
2023-0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要么联合,要么死亡。”下图是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在独立战争时期创作的一幅卡通画,流行很广,并在不同时期被人民赋予了不同的含意,深刻反映了美国的政治状况。若借用这幅卡通画来研究中国史,对哪一事件的研究比较恰当(     
A.国民革命B.红军长征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
2023-01-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作出的部分规定。它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发表时间出处内容
1937年7月12日《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
1937年7月底《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
1937年8月3日《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

A.初步意识到抗日根据地重要价值B.放弃了反共的基本立场
C.着手调整对中共及其军队的策略D.主动促成国共新的合作
2023-01-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拥有200余万正规军,装备水平较高,承担了正面抗战任务。共产党军队数量少,善于游击战和运动战,担负了开辟、发展敌后战场的任务,国共两党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工。这种“事实上的分工”(     
A.旨在消除国共双方矛盾B.强化了国民党的主导地位
C.改变了中日力量的对比D.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抗战时期,重庆自来水公司对医院、孤儿院及各类学校分别实行相应优待,医院用水折扣率90%, 学校和孤儿院按用水量不同享受70%至90%的折扣。这一措施(     
A.解决了战时陪都的水荒问题B.促进了战时陪都的稳定
C.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D.提升了民族工业的实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