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全民族抗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会战主要有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材料二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几万人,到了1945年初发展到91万人,还有农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220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千米,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

——摘编自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材料三   1939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军事限共”,并开始制造事端。陕甘宁边区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包围中,中共为了克服重重困难,巩固边区和鼓励各阶层人民抗战,提出了若干抗战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即为“三三制”。“三三制”政权的特点表现在人员分配方面,规定了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以及中间派分别占三分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具体形式。

——摘编自杨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基层民主建设研究》

材料四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主题二 东方主战场

材料五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3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

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主题三 抗战的胜利

材料六  日本法西斯企图灭亡中国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入侵,激发起全民族空前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所积聚起来的民族凝聚力在亡国灭种的威胁面前如同火山般地喷发出来。国共两党重新携手,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旗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一旗帜下,一切炎黄子孙,同心协力,一起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源华《中华民国史(第十卷)》

材料七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6)根据材料四、五,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
(7)根据材料六以及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
(8)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转折点”的原因。
2023-10-16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23·纲要上第2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理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2023-10-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3·纲要上第2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37年10月19日,周恩来给毛泽东等的电报中指出,分电蒋、程要求增加生力军到华北支持抗战,并揭破放弃华北阴谋,要阎、黄电蒋增兵;反对各军退过黄河及南京企图解决杂牌军的阴谋,力争各军留在华北。这一电报主要针对(       
A.太原会战B.武汉会战C.淞沪会战D.长沙会战
4 . 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对某一战役的描述。此战役(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取得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取得了敌后战场的重大胜利D.使日军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失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会战主要有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史料二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几万人,到了1945年初发展到91万人,还有农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220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千米,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

——摘编自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史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摘编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2)根据史料二,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3)史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023-09-15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3课学习讲义
6 . 正面战场的防御阶段:四次会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____,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这次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忻口会战: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____大捷。随后,忻口会战历时近一个月。11月初,____失守。这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1938年1月,徐州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____,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武汉、____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____阶段。会战前,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2023-09-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3课学习讲义
7 .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载:“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作战”(     
A.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一次会战中,八路军某部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9 . 下面是1938年选自《东方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C.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10 . “在▲前夕,毛泽东主席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的进行分析。”中的“▲”应填入(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大捷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