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为推动民营工厂内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9月27日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不过自1938年起,工矿调整委员会也直接向工业企业投资……逐渐成为轻工业的一个主要参与者。这一做法(       
A.意在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意图B.增强了民族企业家投资信心
C.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成长环境D.形成了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
2023-12-06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次会战的示意图。该会战(     

A.粉碎日本“三个月亡华”的企图B.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开始前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D.是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11-08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3 .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2023-11-01更新 | 59次组卷 | 24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必修2 第3单元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卷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4 .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跟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材料二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编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并比较说明中国两个战场间的主要不同。
2023-08-01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之东方主战场·课堂例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业内迁示意图。据统计,从19378月到1940年底,从沿海等地区内迁到后方的工矿企业共有639家。受其影响,福建、浙江两省自行内迁的企业有191家,拆迁机器设备总重量约12万吨。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工业内迁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2023-07-10更新 | 3854次组卷 | 29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之正面战场的抗战·课堂例题
7 . 1942年10月,某报刊“择当前重要问题”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参与者“遍及农工商学军政各界及男女老幼同胞”。部分问题与结果统计如下,信息反映出(     

问题

结果(%)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竟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 (99.5)

未置可否(0.5)

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69.4)

德国(30.6)

你认为在抗战胜利以前,有无召集国民大会之必要?

有(57.5)

无(42)

未置可否(0.4)

①民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          ②国内外形势变化增强中国抗战信心
③社会各界呼吁成立国共联合政府   ④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时机已成熟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1942-1943年重庆与全国出版刊物等情况比较表。由表可知,当时(       
年份出版期刊(种)印刷厂(家)书店(家)出版图书(种)
重庆全国重庆全国重庆全国重庆全国
19422207761311311145128612923879
194325078622570914962916424408
A.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遭到抵制B.政治中心迁移影响文化发展格局
C.文化宣传成为抗战的主要手段D.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呼声日益高涨
9 . 下表是1937—1945年国民政府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单位:百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度

银行垫款

债款收入

租税收入

其他收入

垫款额

百分比

收入数

百分比

收入数

百分比

收入数

百分比

1937年

1,195

59.46

256

12.74

450

22.41

103

5.39

1938年

853

73.04

18

1.57

211

18.10

85

7.28

1939年

2,310

75.74

24

0.81

483

15.89

231

7.60

1940年

3,834

74.32

7

0.15

266

5.17

1,050

20.36

1941年

9,443

87.81

127

9.71

667

6.20

516

4.81

1942年

20,081

78.10

362

1.41

4,164

16.20

1,103

4.29

1943年

40,875

66.69

3,886

6.35

15,325

25.02

1,191

1.95

1944年

140,090

78.57

1,988

1.11

34,351

19.27

1,863

1.05

1945年

1,043,257

83.05

62.818

5.00

102,252

8.14

47.811

3.81

A.日本侵华中断了中国经济发展
B.沿海地区沦陷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C.侵华战争使中国出现通货膨胀
D.战费激增导致政府财政困难加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图为20世纪上半期上海近代文化娱乐设施数虽曲线图。影响这一时期上海娱乐设施数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的增减B.民族工业的发展
C.政治局势的变化D.租界面积的大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