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2 . 如图《将来我们看得见的结果》,是1937年11月张乐平所创作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A.揭露日军的野蛮残暴B.赞扬国共合作的举措
C.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D.揭示日本战败的原因
2023-12-03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昭陵实验学校等多校联考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725日《新民报》的漫画


材料二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4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三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机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
4 . 有一份由中共创立的报刊。报刊中有一幅漫画,画有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十一日等信息。据该信息,推测该漫画的主题是
A.国共合作,国民革命B.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C.解放南京,解放全国D.巩固团结,抗战到底
2020-08-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张乐平发表在《抗战漫画》(1938年1月创刊于武汉,同年6月停刊)第9期的题为《候敌深入,一鼓歼灭》的漫画。该漫画从侧面体现了
A.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B.中日战争胜负的前景明朗
C.国民政府全面抗战的决心D.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图1、图2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了
A.日本由局部侵华走向全面侵华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C.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D.民族矛盾的激化推动全民族抗战
7 . 下图是某一战役的形势图。该战役
A.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守态势
B.提升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C.粉碎了日军迅速亡华的狂妄计划
D.促使了抗战主战场发生了根本改变
2022-05-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一幅历史地图(局部),判断该图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
A.“到敌人后方去”B.“攘外必先安内”
C.“对日寇最后一战”D.“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
2021-10-12更新 | 44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