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1940年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长的戴季陶应英国政府邀请出访印度,在与甘地会面时,甘地向其提出了一张“和平药方”:“假如中国人有我这样的非暴力信念,就不需要和日本人一样的最新毁灭手段。中国人可以告诉日本人,‘带着你们的毁灭手段来吧,我们以两亿人给你,可是剩下的两亿人我们是不会屈服的。’假如中国人真的这样做了,日本人就会变成中国人的奴隶。”这反映了(     
A.英国政府试图劝说中国放弃抗日
B.中国政府赞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甘地对中国人民抗日精神的赞赏
D.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方式因国情而异
2 . 如图《将来我们看得见的结果》,是1937年11月张乐平所创作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A.揭露日军的野蛮残暴B.赞扬国共合作的举措
C.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D.揭示日本战败的原因
2023-12-03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昭陵实验学校等多校联考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平津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4 . 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载,1937年“一中队日本军队在距北平15公里的卢沟桥(马哥孛罗桥)附近——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枢纽所在地——举行野战演习”。日本在华北的北平和天津间屯驻军队的权利根植于(     
A.《辛丑条约》的规定B.蒋介石的妥协退让
C.国联调查团的纵容D.“华北自治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朝鲜人金若山在《告朝鲜国内革命同志书》一文中,赞颂中华民族:一是有伟大的团结力量;二是有伟大的牺牲精神;三是有伟大的动员力量。这一评论是基于(     
A.国民革命的历史洪流B.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C.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此规定(     
A.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贯彻落实了“三三制”原则
C.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D.加强了人民民主政权建设
7 . 为纪念近代中国某重大战役,有诗描述道:“短兵相接山林怒,烽火连天汉水嗥。拖住敌人征南北,江城失守也分桃。”结合下图判断,该战役(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D.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识教育也称通才教育,不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而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旨归。抗战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经过转迁,在云南落脚,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西南联大贯彻通识教育思想,采用学分学年制、必修、选修三者合一的方式。大一不分院系,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目的在使学生勿囿于一途,而得旁涉他门”。国民政府教育部曾试图以“部订”的意志统一各公私立大学的课程设置,西南联大提出了相反主张,认为“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联大所开课程涵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三大门类,注重学科交叉,强调“文理渗透”。课程设置强制性与合理性统一,既有面向全校的共同必修课,也有大量的选修课。只要符合规定,化学系学生选修《杂剧与传奇》,物理系学生选修《元曲选》等,在当时都不算稀奇;加之宽松的旁听制,学生对课程选习尤为充裕。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课程效果非常显著,为莘莘学子贯通宏观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有方,联大还建立了强大的师资队伍,汇聚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课程具有很大的竞争性和吸引力。

——摘编自朱俊《简析西南联大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品质及其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西南联大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大课程设置改革的历史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 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10 . 1939年夏至1940年春,为实现新四军“挺进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陈毅先后三次进入泰州城与当时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二李”(李明扬、李长江)谈判。陈毅这一举动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专攻敌后战场的日军B.服从国民党的军事领导
C.正准备发动百团大战D.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
2022-11-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52校联考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