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38年11月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会上,蒋介石明确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并要求,全国部队三分之一兵力配备在游击区域——在敌军的后方打游击。这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A.加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B.完全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C.高度重视敌后战场的战略作用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平津相继陷落后,淞沪会战进行,日本企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蒋介石面对日本的强势进攻,寄希望于国联和英美,妥协与忍让在蒋介石的思想上占据上风。所以,在抗战的战略与策略上,蒋介石都显得缺乏更多的自信以及支持与民心。在此背景下,中共
A.发表停止国共内战一致抗日的宣言
B.实施三三制原则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C.制定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3 . 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这一事件

田嫂胆大心细,熟练地把雷弦一个个都挂好了(《地雷战连环画》)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胜利B.彰显了国共合作的成果
C.践行了人民战争的路线D.促进了抗战重心的转移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后,滞留在宜昌的大批企业、人员及物资,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耗时数月,转移物资和人员到四川,完成入川任务。此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此事件的意义是
A.为敌后抗战做了全面的准备B.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形成东西均衡发展的工业布局D.粉碎日军“以战养战”企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电影《八佰》讲述了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1937年10月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英雄故事,这一壮举所属的会战
A.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B.打破日本速战速决计划
C.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标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这匹野牛就非死不可。”其意在强调
A.争取到全国人民对党的支持B.回击国内“必亡论”“速胜论”
C.传播了中共坚决抗战的理念D.国共合作基础上全民族抗战
7 . 抗战前,晋察冀边区的村政权,主要掌握在以地主、士绅为主的少数人手中,主要职责是完成官府交给的催征钱粮、征收推款等任务。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村政权进行了改造,在边区大规模的开展村选运动,废除封建的以户为基础的同邻制度,普遍建立村民代表会和村公所。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为抗战积蓄群众基础B.扩大基层民主的范围
C.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
8 . 学者张天周指出,1942年,由史迪威和郑洞国指挥,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地区同日军进行了几次大规模作战,参战官兵将近20万人,日军被迫从东南亚和中国战场调集兵力进行支援。中国远征军的这些举措
A.支援了美军中途岛战役的作战行动
B.标志着中国战场对日战略反攻的开始
C.缓解了中国华北战场的抗战压力
D.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9 .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美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中国战场的胜利,引起较为强烈的国际反响。英美等国政府和舆论给予积极赞扬和评价。这一胜利是(  )
A.台儿庄战役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冯玉祥在1939年所作的漫画。画上的白话“打油”诗是:“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该漫画的主旨是
A.嘲讽日寇对华侵略
B.鼓励发展农村经济
C.号召百姓积极抗日
D.赞扬国共合作抗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