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1935年底开始,国民政府投入较多的力量从事国防工事的构筑。1936年春季前后,国防工事的构筑全面展开。到七七事变前,浙江、山东、河南、晋绥、察冀各区第一期国防工事基本完成。这表明国民政府(       
A.积极准备“围剿”红军B.加强了应对日本的战备
C.着力实施全面抗战路线D.放弃了依靠英美的幻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抗日战争初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大捷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
2023-11-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8年《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政府根据民生主义信条,实施计划经济,凡事业之余国营者,由国家筹集资本,从事兴办,务使之趋于生产的合理化”。时任经济部部长的翁文灏(1942年)也指出:“工业化的成功,实赖有计划的建设与重工业之核心……欲求重工业之生产,势非由政府特为设法促进不可。”据此可知(     
A.民族危机影响经济建设模式的选择B.国家干预理论制约民族工业的成长
C.国营经济成为抗战全面胜利的保障D.民生需求助推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著名政治家柳亚子在 1945 年为庆祝某重大历史事件而创作的一首诗中写道:“还我河山百二城,阴霾扫尽睹光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B.解放战争全面结束
C.抗美援朝胜利结束D.土地革命顺利开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210月,习近平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了《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包括“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等展览板块。


——摘自新华社2022年10月27日电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习近平同志的参观地点,并尝试为该展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板块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阐释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1-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42年《晋察冀画报》问世,如表摘录了该报的一些新闻报道。这些报道表明当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     
刊期新闻标题
第一期坚持华北敌后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一千五百万人民在战斗中生活,在战斗中锻炼。
第三期突破伪满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区子弟兵,反委食斗争战绩之一部。
第五期站在斗争最前线,边区兵民配合主力作战,控诉!复仇!
第六期主动配合正面作战一晋察冀八路军克复城镇,摧毁堡垒。
第九、十期合刊反攻前奏;晋察冀春夏季攻势,坑道围攻战。
A.主要以阵地战打击东北日伪军B.争取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坚定意志
C.以八路军为核心发动正面作战D.开展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反蚕食斗争
2023-11-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1年9月初,王震率领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     
A.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C.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D.推动中共苏区的经济好转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中华民族本部多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关,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轾。利害与共,痛痒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

——商务印书馆《共和国历史教科书》《民国统一》一课(1912年秋)

材料二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摘编自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成功对“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分析它是如何推动“真正的新中国国家”走向形成的。
2023-11-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蒋百里在抗战期间撰文称:“须知我们是农业国家,并非工业国家,后者全部国力集中几点,一个纽约可抵半个美国,一个大阪可抵半个日本。中国因为是农业国家,国力中心不在都会,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它们与中国的抵抗力量,完全没有影响。”这段论述可以用来论证(     
A.中国是农业国,经济落后B.日本是工业国,日本必败
C.抗战是持久战,中国必胜D.抗战是速胜战,无须悲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共中央进驻陕北初期,可供参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很少,而且多为外文书籍。1939年2月,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纳入干部教育课程,并主持编著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一时间带有中国本土话语的哲学著作纷纷问世。这一变化(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更新
C.提升了根据地民众的文化素养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