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图是时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李一氓的一段回忆,这回忆可用于说明(       
(1946年初)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
A.中共注重解放区的政权建设B.中共对于和平建国的诚意
C.解放战争战略反攻进展顺利D.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2024-03-0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为1945年中国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良民”塑像》,画面显示了当时国统区的“良民”标准。该漫画反映了(            

   

《“良民”塑像》
A.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B.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
C.普通民众的愚昧无知D.侵华日军的奴化教育
2023-11-11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某部文学作品的目录摘编(部分),该作品描述的事件可能发生在(     
第10章还是要有大根据地
32.“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33.要城市还是要乡村
……
第11章和平之光的再现
35.马歇尔紧急使华
36、再度开始的和谈
第12章在和平的浓雾之下
39.林彪警告:和平是个阴谋
40.“和平民主新阶段”
41.“和平前最后一战”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2023-10-0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并规定解决地主土地的方式,“一般不是无偿没收,而是通过清算和购买实行有偿转移”。这一指示有助于(     
A.明确解放区的中心工作任务B.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加快对农村社会结构的改造D.推动解放战争进程的转折
2023-05-13更新 | 41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1月浙江省高三选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浙江·模拟预测
5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不少群众对共产党和红军很不了解,存有怀疑和恐惧心理。红军每到一处,无论部队多疲劳、情况多危险、环境多复杂,红军都把宣传群众、为群众解除痛苦作为重要任务。长征时期,在沿途建立了红色政权,这些政权在红军走后仍然坚持斗争。如果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就不可能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的兴起,更不会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力量的空前大发展。

——摘编自黄显文《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39年,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重新抬头,有些同志认为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或很快要破裂,党应该重新建立严格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抵触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严重破坏了根据地已经建立起来的团结抗日的政治局面。为此,党中央提出实行“三三制”的原则。它“可以用铁一般的行动证明新民主主义政治远优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使广大人民在其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体验和了解民主政治远比专制政治为好”。

——摘编自王顺喜《试论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原则》

材料三   现在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成立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中国如果成立联合政府,可能有几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现在的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对于这种形式的联合政府,我们还是要参加进去,进去是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945823日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并概述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三制”原则的内容,阐释该原则实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关于建立新中国的思想。结合解放战争前夕的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贯彻毛泽东上述思想的行动。
2023-05-06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3届高三选考科目押题(二)历史试题
6 . 1945年11月27日,杜鲁门任命马歇尔为总统特使,来华担负调停国共争端。杜鲁门在给马歇尔的信中强调:“我特别希望你竭力说服中国政府召开包括各主要政党代表的国民会议,以实现中国的统一,同时实现停止敌对行动。”下列对此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之后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B.抗战以后美国高度关注国共关系
C.美国对国民党的扶植态度开始发生转变D.美国旨在配合马歇尔计划在中国的实施
7 . “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的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毛泽东翩然到渝的目的是
A.与国民党谈判,商讨第二次合作B.召开七大,建立独立统一的新中国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统一D.确定中共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政策
8 . 如图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某次谈判期间的合影。这次谈判期间
A.作《论联合政府》报告B.共同签订《双十协定》
C.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D.签订了《国内和平协定》
9 .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全民族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中国共产党这一宣言发表是在
A.瓦窑堡会议前夕B.八一三事变前夕
C.重庆谈判前夕D.新中国成立前夕
10 .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的新闻。接着,蒋介石又连发两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定大计",且言"已准备飞机迎接。"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意在
A.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B.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
C.博取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D.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
2020-11-23更新 | 1088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东方】绍兴高中历史0002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