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上海(嘉兴)一瑞金一遵义一延安一西柏坡一北京”,对这条近代革命路线整体概括最恰当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B.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C.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D.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2022-11-19更新 | 107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抗战时期大批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进行迁移,意义十分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30年代5个大型城市和63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上海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大型工商企业。七七事变后的短短数年中,全国城乡共有1425万人迁往西部后方。从1937年至1942年底,桂林市人口增2.16倍,重庆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人猛增至124万人。贵阳、宜宾等城市人口也成倍增加。随着政治中心移往西南,仅陪都重庆国民政府的各类机关就共约130个,重庆集中了大批政治家和党军政人士。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约上千家,大量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也随之内迁。这对于大后方的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化工巨子范旭东率200多名技工入川,推广晒盐卤技术,降低了成本。光学专家龚祖同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回国,制成了中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女工程师丰云鹤于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在重庆办厂,从肥皂废液中提炼甘油以制造炸药。内迁高校多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西南联大已发展为5个学院26个系、350多名教师、327多名学生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教授可谓集一时之选。日后师生人才辈出。

——摘编自忻平《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


(1)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简析抗战内迁的历史意义。
3 . 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①②③④的填空。
4 . 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

——刘明《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

材料二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节录南京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三   时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在《从渡江到占领上海(194984日)》汇报材料中这样说道:“假如有人问,你们渡江花了多少时间?我们肯定地回答,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但是作为推翻旧政权、解放全中国的标志,渡江和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无疑又是巨大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和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公祭的是什么事件?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请各举一个战役说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渡江战役打响的时间(精确到年、月);并说明“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积极探索复兴道路的主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把七届二中会议精神概括成西柏坡精神,具体是: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即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开拓创新精神;两个坚持,即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团结精神;两个务必,即务必谦虚谨慎、务必艰苦奋斗的“不懈赶考”精神。关于西柏坡精神
A.表明毛泽东思想成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为新中国成立做了重要的政治理论准备
C.西柏坡精神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特征
D.为我国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奠定了基础
6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解说国庆70周年阅兵“浴血奋战”方阵时说道:“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为在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各自扶持和豢养着中国的一派政治势力和军阀……共产党和国民党……所以能够实现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时所面临的敌人是相同的,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和目标也是基本相同的。国共两党从各自的斗争实践中得出教训,只有少数人孤军奋斗或分散的各自为战,是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因而都产生了联合起来的要求。

材料二   1927年7月中旬,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事情: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材料三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三大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自龙新民、张静如《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能够联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时间和标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的“三件事情”。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7 .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B.工农武装割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