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三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王文明到广州,参与组建琼崖革命大同盟。同年10月,他受中共委派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他率部渡海南下讨伐琼崖军阀邓本殷,光复琼崖。6月,王文明在海口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当选为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王文明依靠民众坚持斗争,在母瑞山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1月,王文明因积劳成疾病逝。冯白驹接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

冯白驹是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他的带领下,革命形势一度大好。1932年反“围剿”失败,冯白驹率领幸存的革命武装转入母瑞山坚持斗争。抗日战争中,冯白驹领导的革命队伍,始终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经艰难困苦,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成为琼崖人民抗日的中流砥柱。1946年内战爆发,冯白驹领导琼岛军民,挫败国民党的进攻。在艰难的环境中,冯白驹领导海南军民创立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

——摘编自赵叶苹《琼崖革命第一人:王文明》《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冯白驹》等

(1)根据材料,简述王文明与冯白驹相似的革命经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文明和冯白驹所具有的时代精神。
2024-03-13更新 | 47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江苏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023·河北·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翰笙(1897—2004)在苏联担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期间,曾与苏联、匈牙利等国经济学者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这些外国学者机械使用马列理论,否认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陈翰笙与其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缺乏有力的辩驳证据,遂决定“对中国的社会作一番全面的调查研究”。回国之后,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无锡、保定及广东岭南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逐渐形成“中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认为:在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性生产方式是并存的,但封建残余占优势;中国农民的商品生产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生产,而是贫困导致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未占优势,半封建的小农经营仍是农业经营的支配形态,阻碍着资本主义农业的生产;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的半封建性有维持作用。

——摘编自李金铮《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农村派的活动及主张进行阐释。
2023-12-20更新 | 966次组卷 | 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江苏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革命道路的曲折,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不是出现一次革命高潮,两次革命高潮,确是三次革命高潮....它们是近代中国出现的政治革命高潮,都要求全局性的变革。它们的依次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反映了政治上、思想上新陈代谢的快速步骤。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敌我力量严酷较量及其消长的历程就是“腐朽的大的力量要让位给新生的小的力量,力量小的要变成大的,因为大多数人要求变。”......中国近代革命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的过程。

——均摘编自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革命高潮”的名称。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论述。
2023-10-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孙中山将土地所有权思想具体阐释为“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土地现有地价归地主所有,此后因社会经济发展之“增价”则归于国家。在1919年“双十节”的演讲中,他提出要防止私人垄断以及资本专制。在他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地主垄断土地以及土地价格上涨的收益,以致形成资本集中与社会的贫富悬隔,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由此产生。1924年,孙中山在《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革命》的演讲中指出,农民“就是中国的一个极大阶级”,如果这一群体不能觉悟起来促成三民主义的实行,“就是我们的革命一时成了功,还不能说是彻底”。

材料二   1948219日,国民政府公布了由“中国土地改革协会”起草的《土地改革方案》,指出,“土地改革的目标之一为耕者有其田,所以全国农耕土地,应自即日起,一律归现耕农民所有”。“协会”领导人萧铮指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待农村经济复苏之后,再逐步实行大农场制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学桃《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

材料三   19465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1/3的地区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947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思想内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当时制定土地政策的原因。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进步之处。
2023-11-0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开始,国统区和沦陷区有数十万台收音机可收听。电台在语言广播的同时。亦用国际通码向世界各国播发新华通讯社电讯。电台广播的主要内容有: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和文章、国际国内时事新闻、军情战报等、电台还播放京剧名段、名人讲演、音乐戏曲等节目。后增加对日本官兵播音,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残暴,号召日本士兵积极投入反战活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刘莹莹,赵云泽《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新华广播复播,各解放区纷纷涌现地方性广播电台。各电台广播内容主要有;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新闻报道、文艺节目,社论。介绍解放区等,灵活采取宣传策略,积极争取更多可团结的力量。各电台还声援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请国民党起义人员进行广播讲话,号召国民党官兵退出军队。

——摘编自赵聪、邱菊《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特色与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重要意义。
2023-04-04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题
6 . “上海(嘉兴)一瑞金一遵义一延安一西柏坡一北京”,对这条近代革命路线整体概括最恰当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B.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C.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D.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2022-11-19更新 | 1069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一场“共和”革命。它焕发了国人用民族民主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的新理念,提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课题,以及建设新中国的民族复兴目标。……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语在中国革命书刊上频繁出现,并与推翻旧政府话语相连。它的宗旨在于使将来的共和民国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辛亥革命创立共和国是20世纪新中国运动的巨大胜利,而20世纪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20世纪后期以来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都是辛亥革命所开创的新中国运动的发展和继续。

——选自刘学照《辛亥革命研究略议》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

时间1921年
7月
1927年
4月
1927年
8月
1934年
9月
1937年
1月
1945年
4月
1949年
10月
人数575.7万1万多30多万4万多121万448万

——摘编自孙卫明《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党员人数》等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变革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
(2)阅读表格,提取其中一个历史阶段党员人数变化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8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晋西北山地许多农民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据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总结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
(3)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经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抗战时期大批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进行迁移,意义十分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30年代5个大型城市和63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上海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大型工商企业。七七事变后的短短数年中,全国城乡共有1425万人迁往西部后方。从1937年至1942年底,桂林市人口增2.16倍,重庆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人猛增至124万人。贵阳、宜宾等城市人口也成倍增加。随着政治中心移往西南,仅陪都重庆国民政府的各类机关就共约130个,重庆集中了大批政治家和党军政人士。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约上千家,大量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也随之内迁。这对于大后方的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化工巨子范旭东率200多名技工入川,推广晒盐卤技术,降低了成本。光学专家龚祖同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回国,制成了中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女工程师丰云鹤于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在重庆办厂,从肥皂废液中提炼甘油以制造炸药。内迁高校多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西南联大已发展为5个学院26个系、350多名教师、327多名学生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教授可谓集一时之选。日后师生人才辈出。

——摘编自忻平《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


(1)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简析抗战内迁的历史意义。
10 . 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①②③④的填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