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回眸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次次反侵略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抗日战争与历次反侵略战争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首次实现了全民族的广泛参与,形成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成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陆政策逐步出台,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和朝鲜的侵略。

由于日本是小国、岛国,人力、物力资源有限。为了对付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只有经常采取从路上和海上突然发起进攻,速战速决以求最大利益。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如此,从“九·一八”到“一·二八”,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事变,均是如此。日本帝国主义为操纵中国各派政治势力,还用各种阴谋诡计,在中国培植可以供他利用的力量:支持张作霖,袁世凯,段祺瑞等大小军阀;支持爱新觉罗·溥仪搞“伪满洲国”;1940年在日本侵略者的导演下,汪伪政权成立。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在田台庄进行疯狂烧杀,在旅顺进行空前血洗。其罪行被西方报纸评论围“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野兽”。20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制造了大大小小无数惨案,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用中国人进行细菌实验。

——摘编自刘家英《日本侵华战争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侵华战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速了对中国的侵略,爆发于1935年的“华北事变”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刻分析与判断了国内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发展形势,及时明确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全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策略方针,并特别注意“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主要是发展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争取国内积极抗日的知识分子,扩大共产党武装部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众运动。争取中间势力是要积极争取对中国革命持中间立场的力量。反对顽固派就是与他们要作坚决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摘编自张炜达马思洁《延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适用原则及实施方略》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共产党在抗战中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1-01-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解放战争进行到1948年,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国理论和经验,对中共不可能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为了在中国创立一个和苏联一样的革命国家,毛泽东这时期明显一直在努力学习、摸索和模仿中。而最让毛泽东难以适应的就是,无论是在列宁的著作中,还是苏联的建国实践中,都没有出现过与资产阶级合作建国的问题。而按照自抗战以来成功地帮助了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经验,这个新的国家需要以共产党和其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中间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形式来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现实的策略需要不难理解,但具体到未来政权组织和政治运作上,给中共出了一道难题。这里面的
原因很简单,按照阶级分析的观点,资产阶级在本质上只能是共产党的敌人。——据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8年中共在“创立一个和苏联一样的革命国家”问题上遇到“难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是如何破解这道“难题”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