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制度的制约下,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无论是官绅、地主、商人,还是一般平民百姓,他们的最终目标乃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就商人而言,从事工商业并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而只是达到这些终极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已。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材料三   与此同时,许多根据地都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仅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1930年前后,解决了50多个区、5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60多万人得到了土地。20世纪30年代以来,红色政权建设比以前更加有条不紊,内容更加全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刘孝连《浅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四   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年之后,近9000万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解放军官兵60余万,支前民工230万,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在身后是3倍的支前民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土地制度发生怎样变化?材料二的现象从侧面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这两个时期土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调整?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1-20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我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其底座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八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丰碑,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荣与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图3、图4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重大历史题材能够入选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浮雕内容并说明理由(要求:除上述四幅图片外,任举两例说明)。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诗词选集》

材料二   “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   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首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印证材料二所作的结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根据材料三说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的策略方针发生的变化。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伴随者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发起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阅读下列图片:


图1:《资政新篇》


图2: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图3:6月7日,上海界两万余人召开大会,声援北京学生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依据图上信息,完成下表:

图号反映的大事主要领导人运动的性质
图1洪秀全
图2孙中山
图3陈独秀


(2)从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史实分析论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要求:论据充足,有条理)
2020-02-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影。

材料二 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1)《时代》周刊将蒋介石和毛泽东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年度人物和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毛泽东与蒋介石曾在1945年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面,请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个事实难道还不明显吗?

——摘引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材料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各族人民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压迫与剥削的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1/4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政党?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020-01-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图一),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它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它承载着中国整个近代历史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中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在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人民解放军的那一次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指的是哪三次战役?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此革命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分别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领导的一次重大革命斗争?
(4)请概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2019-12-1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科实验、重点、艺术)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伐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夫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语中国前途》

材料三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个阶级的政治主张?他们的政治主张有何共同的进步意义?
(2)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3)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三个阶级掀起了哪些革命运动?结局如何?
(4)从三个阶级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不同结局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9-12-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