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李达、陈望道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开始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会后,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变敌后为抗日前线。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民主的模范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特别是国民党发动了多次反共高潮,使广大人民对抗战前途和中国的未来日益担忧。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一个关系重大的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胜利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反复比较,经过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学习讨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

——引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这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的名称,说明陕甘宁边区在全国抗日根据地中的地位,请用关键词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2)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及其对“中国向何处去”时代之问的回答。
(3)“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结合所学简要论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10-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学院等2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历了近百年的演变,表4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时期名称背景
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党以农民阶级为基础,广泛发动各阶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抗击日本侵略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各党派合作、各界别联合,倡导平等协商、和平建国

——摘编自郝丽《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回顾:从历史逻辑到现实定位》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某一方面,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7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318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厦大附中、龙海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诏安一中、长泰一中、龙海二中)2022届高三毕业班4月诊断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潮。据统计,30年代参加这一运动的团体或组织有600多个,试验区有1000多处,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有的是社会团体,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教育机构;其思想有的左倾,有的右倾,其主张有的如此,有的如彼。运动者企图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提倡合作、办理地方自治与自卫、建立公共卫生保健制度以及移风易俗等措施,达到复兴农村,振兴民族的目标。运动在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批评也不少,有学者认为乡建工作只能解决枝节问题,农村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自此之后,乡村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就从未停息过。

——摘编自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建国后,新解放区极其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在土改开始阶段,党的干部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和反斗争;但有调查表明,在有些地区只有4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19506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1950年夏末,关于农村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力量的报告引起了领导人的注意,同时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加剧了社会紧张,导致新的土地方案强调阶级斗争与动员群众。新方案的重大步骤是确定全村农民的阶级成分,然后没收和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和生产性财产。土改工作组还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土地改革将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决定性的事实是,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21-22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中美两国政府被迫在印度到云南之间,开辟出一条空中战略物资转运的空中航线,主要由美国空运总队“租用”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飞人员和部分军方人员共同承担这项任务。航线全长约800公里,沿线山地海拔在4.5~5千米之间,最高达7千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驼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从1942年5月初到1945年底,援助中国的物资的81%是在“驼峰航线”上完成的。这条航线的开通,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封锁,对稳定亚洲战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据战后美国官方的统计数据,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13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

——摘编自刘昕、陈媛《“驼峰航线”亲历者回忆“死亡航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840年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及其性质。
(2)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1927年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乡村,在乡村积蓄力量,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个历史已经完结。从现在起,进入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但是,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于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便他们保持中立”。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地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下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站不住脚,就要失败。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9 .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浴血奋斗,召开过一系列会议,这些会议为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提出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李大钊和陈独秀相商,认为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成立全国性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7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通史》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摘编自《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材料三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两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程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奠基,1958年5月落成揭幕。从碑身东面起,按照历史顺序,8块浮雕内容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 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生动地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

——摘编自熊丰 《丰碑永恒——-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 60周年》


(1)根据材料,指出国家保护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举措。
(2)根据8块浮雕的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实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