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潮。据统计,30年代参加这一运动的团体或组织有600多个,试验区有1000多处,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有的是社会团体,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教育机构;其思想有的左倾,有的右倾,其主张有的如此,有的如彼。运动者企图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提倡合作、办理地方自治与自卫、建立公共卫生保健制度以及移风易俗等措施,达到复兴农村,振兴民族的目标。运动在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批评也不少,有学者认为乡建工作只能解决枝节问题,农村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自此之后,乡村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就从未停息过。

——摘编自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建国后,新解放区极其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在土改开始阶段,党的干部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和反斗争;但有调查表明,在有些地区只有4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19506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1950年夏末,关于农村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力量的报告引起了领导人的注意,同时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加剧了社会紧张,导致新的土地方案强调阶级斗争与动员群众。新方案的重大步骤是确定全村农民的阶级成分,然后没收和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和生产性财产。土改工作组还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土地改革将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决定性的事实是,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历了近百年的演变,表4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时期名称背景
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党以农民阶级为基础,广泛发动各阶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抗击日本侵略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各党派合作、各界别联合,倡导平等协商、和平建国

——摘编自郝丽《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回顾:从历史逻辑到现实定位》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某一方面,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向重视宣传工作。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急需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把党和红军的消息传播出去。同时,由于在反“围剿”斗争中缴获了国民党军的无线电台,为通讯社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即新华社前身)应运而生。     

——《新华通讯社史》第1卷


(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的背景。

材料二   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2)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材料三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以时间为脉络,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采写的新闻作品。以下是部分目录

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
《工农群众踊跃加入红军》《伟大的战士雷锋》《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 农业大增产》
《狂欢之夜——延安市人民庆祝日寇投降举行火炬游行速写》《大庆精神大庆人》《“谷底”震荡——徐州市转变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记》
《沸腾了的北平城——记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
(3)任选其中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阐释此时期所列作品入选的理由。
2022-01-14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4 .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某部队曾向中央发出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C.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
D.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018-01-05更新 | 165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李达、陈望道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大规模的森林及水利工程不能分配者由政府管理。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同时,起草一个党内决议,由中央公布。

——《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194796日)

材料三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举例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2022-03-1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会议

内容

出处

1921

中共一大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持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1922

中共二大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对象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革命纪念馆是纪念革命先烈丰功伟绩,了解光荣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作出的突出历史功绩。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程,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2022-07-07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浴血奋斗,召开过一系列会议,这些会议为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提出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李大钊和陈独秀相商,认为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成立全国性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7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通史》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摘编自《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材料三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两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程的认识。
21-22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中美两国政府被迫在印度到云南之间,开辟出一条空中战略物资转运的空中航线,主要由美国空运总队“租用”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飞人员和部分军方人员共同承担这项任务。航线全长约800公里,沿线山地海拔在4.5~5千米之间,最高达7千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驼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从1942年5月初到1945年底,援助中国的物资的81%是在“驼峰航线”上完成的。这条航线的开通,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封锁,对稳定亚洲战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据战后美国官方的统计数据,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13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

——摘编自刘昕、陈媛《“驼峰航线”亲历者回忆“死亡航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作用。
10 . 它地处鄂东北和豫东南,南临武汉和长江,平汉铁路从这里通过,因而它可以威胁武汉,又是国民党军队沿平汉铁路北上进攻华北的必经之地。国民党若要大举北上,首先要扫清这个“障碍”。这里阐述了
A.内战始于中原解放区的原因B.国民党取得内战胜利的策略
C.中原解放军的力量相对薄弱D.中原地区遭到严重的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