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二中全会是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林伯渠也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历史上转变点,也可以说是‘城市工作会议’”。“历史的转变点”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B.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覆灭D.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023-06-08更新 | 538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说道:“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     
A.中共正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城市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到全新阶段D.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必要性
2023-05-15更新 | 643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3 .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各地群众将8.5亿斤粮食送到前线,支援了722256斤食油、868238斤食盐和大量的疏菜;胶东、渤海、鲁中南三个行政区的妇女给部队做军鞋7622151双,军被1778855床等。这些数字反映出(       
A.物资保障决定战争胜负B.解放区经济有较快发展
C.民心向背影响战争走向D.山东地区率先得到解放
4 .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在乡村中,首先要有步骤地展开清剿土匪和反对恶霸的斗争,完成减租减息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人民解放军到达那个地区大约一年或者两年以后,就能实现减租减息的任务,造成分配土地的先决条件。这体现了(     
A.党的工作重心应在农村B.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D.土地革命的工作路线
2023-01-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伟大文献中,毛泽东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抗日战争发展的整体过程,将抗战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防御、相持和反攻,并导以战争胜利的战术,指出运动战和游击战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主要的战略战术,组织民众起来进行抗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通过整体性分析从全局上驾取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解除了艰苦抗战中的人们对战争前途的疑虑,坚信中国不会亡国,但抗战不可能速胜。

——摘编自马中国《毛泽东为什么能》

材料二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据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伟大文献”的名称,从敌后战场抗战的角度,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兵民是胜利之本”。
(2)指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概括材料二中毛泽东讲话的中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提出上述思想的原因。
2022-12-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三)(12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北平B.河北平山C.上海D.湖北汉口
2022-12-20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二)(11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毛泽东在一次重要的党内会议上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工作重点是在乡村……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A.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基本完成B.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C.《国内和平协定》开始生效D.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2022-12-20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5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动提出中共让出包括苏浙地区在内的江南八个解放区,将部队撤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集中。10月1日,新四军政治部发布《告别民众书》后,江南的部队向北移。中共采取的行动        
A.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了安排B.出于顾全国内和平大局的考虑
C.旨在发动群众壮大革命的队伍D.使得长江以北地区获得了解放
9 . 中共中央发出的《复电》指出:“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大规模的森林及水利工程不能分配者由政府管理。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这次土地改革(     
A.满足了赣南、闽西农民对土地的渴望B.巩固和发展了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适应了解放战争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2022-12-17更新 | 327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某史馆工作人员回忆到:民国三十七年,譬如你去洗染一件衣服,明确的标价已不用当时的钞票标明,而是用大米。当时在闹市区还出现了一种行当,这种行当的人不断叫喊着:“钞票换银元啦。”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日伪加紧对沦陷区经济掠夺B.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局面
C.官僚资本压制民族工业发展D.银元成为官方的流通货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