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52~1957年,中国银行、公私合营银行、私营典当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同时,财政部对所管辖的交通银行和四家保险公司进行了职能、机构的调整,使其财政机关化。这种变化有利于(     
A.大力整顿金融秩序B.落实工业化发展目标
C.全面恢复国民经济D.加快金融国有化进程
昨日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54年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国营及公私合营厂矿推广车间医师制:要求厂矿医务工作者深入工人生产生活一线,对工人进行系统防治。这一制度(     
A.发挥卫生对工业建设的保障作用B.促成了“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
C.有效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D.标志着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2024-01-30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B.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
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
2024-01-15更新 | 4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0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55年第一季度末,国家计划委员会与中央燃料工业部联合指示,上海电业管理局自1955年第一季度起在上海地区试行电力分配,达到节约用电之目的,并于第三季度在京津唐地区继续执行电力计划分配,继而陆续在全国铺开。此举为了(     
A.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确立B.加快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C.促进增产节约运动开展D.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求
2023-09-09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据如图判断,这一变化(     
   
A.确保新民主主义的发展方向B.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征
C.体现改造与建设并举的路线D.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
2023-05-28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1954年3月至8月关于“五四”宪法草案征求意见数统计表,这说明“五四”宪法的制定(        
征询意见对象范围参与讨论人数修改意见条数
全国政协委员500多人3900多条
各大行政区、各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8000余人5900多条
全民1.5亿人118万条
A.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彰显了民主协商的政治价值理念
C.激发了广大民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D.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53年6月,中苏正式签订《关于供应海军装备及在军舰制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我国向苏联订购战斗舰艇81艘以及飞机、海岸炮等技术装备。这体现了当时中国(     
A.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模式B.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基础
C.已经关注国防工业的自主发展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023-02-08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年代石油工业的重大发展
19491952燃料工业部成立,确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1952年底生产人造石油(油母页岩油)达24万吨,为1949年的3.6倍。
19531959党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地勘察天然石油资源”,陆续发现克拉玛依等31个油田和12个气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达373.3万吨。
19601977燃料工业部改组为石油工业部,建成大庆、大港、胜利等大型油田,原油产量提高,并向日本等国出口创汇。
1978—今天先后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稠油热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猛增,至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建立和完善战略石油储备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

——据《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材料二   19736月,石油输出国组织(0PEC)决定将原油价格提高70%,并以每月5%的速度逐步递减产量。这次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并持续至20世纪80年代初。在此期间,不论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得不面临“工业贫血”的困境。尼克松政府交替使用紧缩和赤字财政的政策都回天乏术,而勃列日涅夫则更加笃信苏联体制能克服能源危机……中国,则悄无声息地拉开了一道大幕,震惊了世界。

——据殷建平《上世纪70年代两次中东石油危机给我们的警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能源危机诱因下,中国、美国、苏联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2022-05-31更新 | 280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2022届高三5月底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能够独立制造大型精密磨床、重型矿山设备、高级染料、飞机轮胎等,钢铁生产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表明“一五”计划
A.调整了中国的社会结构B.改变了国家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
C.摆脱了西方国家的封锁D.维持了过渡时期比较稳定的局面
10 . 下图所示为福利公房时代(1949-1978年)住房投资及其占基本建设比重的情况,其中1952-1978年中国包括农村住房在内的住房总投资不超过同期基本建设投资的7.5%,仅占GDP的0.7%。对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社会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B.国家集中财力进行工业化
C.建国后人口数量增长缓慢D.农轻重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022-04-03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厦大附中、龙海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诏安一中、长泰一中、龙海二中)2022届高三毕业班4月诊断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