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是1954年宪法草案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
时间过程
1954年3月提交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8000多人讨论,收到590多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954年6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收到超过110万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通过宪法草案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是政治协商会议的结果
C.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2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取得抗美援朝胜利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3 .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具有中国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B.通过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D.引发了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
2022-01-20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22-01-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宪法虽然肯定了社会主义的原则,但仍然承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格局,承认各民主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结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格局。在法律上保护资本家所有权和个体劳动者的私有权。”这反映出五四宪法
A.确保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方向B.具有过渡时期的历史特点
C.仿效了当时苏联宪法的内容D.确立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6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确定了国旗与国歌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21-04-2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客的报告》中说:“(1954年)宪法草案把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做过的许多事情都写上了,把现在已经开始做、以后应当作又能够做的事情也写上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
A.明确了中共的领导地位B.强化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C.没有超越《共同纲领》D.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过渡性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豆选(版画)李焕民

图片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陕甘宁边区以及各个根据地的时候,采用了一种“三三制”的政权模式—也就是说,在政府干部当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基层政权由老百姓直接选举产生、在有关当时的一些电影资料中,人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群敦厚、朴实的农民举行“豆选”、几位乡干部背后的条桌上都放着个粗瓷海碗,全村成年村民每人都攥着一颗黄豆、他们有点腼腆,又有点陌生地依次走过乡干部的背后,如果同意谁当村长、乡长,就把豆子放在谁身背后的碗里、最后,由得豆最多的人当选、“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句上世纪40年代流传于延安地区的民谣,生动再现了陕甘宁边区在艰苦环境下运用“豆选法”进行选举的场景。

——王乐《党史文物的风云岁月:延河岸边的“豆选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选举的原则、特点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本质。
9 . 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从古至今受到每一个国家的重视。西方国家从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建设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法治社会。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也提出了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非常重视法律建设,从最初没有文字的习惯直到最终形成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1)结合所学,列举古罗马法律制度发展的四个标志性历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2)结合所学知识,这部法律是哪一次革命成功后颁布的?

材料三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3)结合所学及材料,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哪两大原则?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021-01-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B.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
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