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某次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宣布“殖民主义在其一切表现中都是一种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并提出了支持各国在互利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等12项主张和建议。这次会议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D.促进中国与亚非新兴国家间的联系
2021-01-10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时的场景。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     
A.“求同存异”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 .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其意义包括
①促进日本经济发展   ②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有助于亚非人民团结反帝   ④利于形成不结盟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20-04-0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属于五十年代外交成就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与苏联建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2-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发言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并提出了重要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边倒”
7 .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许多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怀疑态度, 周恩来果断更改发言计划,在会上作补充发言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有利于缓和与会各国的矛盾,实现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
B.有利于实现会议的预期目标,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C.打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外交基本隔绝的局面
D.促进了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2020-01-1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A.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B.实现了外交战略根本转变
C.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D.意在为重返联合国作准备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下图是一张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邮票,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邮票中缺失部分应填写的会议名称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D.不结盟运动会议
2019-08-2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上面这段话,是周恩来在什么场合说的?
A.1950年1月访问苏联B.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
C.1955年出席亚非会议D.1971年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