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9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7月,苏俄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其平等处理与中国关系的态度,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苏联在抗日战争的最后时期出兵中国东北,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为中国赢得民族性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曾反对国民党的战争政策,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从1919年到1945年,苏联经过一系列的动作,使国民党政府最终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地位,这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性和中国政府的尊严。

——摘编自吕斌等《试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苏联与美国对中国国家统一的影响》

材料二   20133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强调,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坚决维护两国共同的战略安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20133月中国经济网报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苏关系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分析影响国家间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1-03-1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西四旗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的重大对外战略决策与冷战进程存在同步,日益灵活务实,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共中央选择“一边倒”,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是中共领导人当时在两极对抗的国际格局中做出的反应,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伊始,便加入苏联阵营并与苏联结成军事同盟,并因此而进入冷战的两极体系和对抗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                                                          

——牛军《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

材料二   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形成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新的调整,提出了“一条线”的思想,其主旨是团结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至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得到改善。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改变过去与美国建立针对苏联的“战略关系”,适当拉开距离,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中国实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经受住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取得了内外工作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恩远等著《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立“一边倒”战略时的国际格局。结合建国初期的历史,简述中国“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的事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的变化及重大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内涵,归纳这一政策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说明制约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因素。
4 . 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百年来,中国外交变化显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十一款 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中国民人由中国地方官捉拿审讯,照中国例治罪;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材料二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1928年7月,首先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接着签订了《中德条约》,与挪威、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订立《关税条约》……改订新约运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关税和领事裁判权,订立新约的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31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不平等条约才得以废除。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美国取得了何种特权?对中国主权有何损害?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政府“改订新约”的目的和结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并用史实说明50年代新中国在“拥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方面的外交贡献。
(4)中国外交从屈辱走向新生,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市五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底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新中国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并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毛泽东主张应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影响,而对于争取帝国主义国家承认的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摘编自张勉励《毛泽东在1949年三大外交决策中的形式判断一以中美苏三方文献档案对比研究为视角》

材料二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新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画外交的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些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中国还采取了什么外交措施?
2022-04-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沈志华教授把我国出兵参加朝鲜战争的原因归纳为:第一,由台湾问题引发出对抗美国的革命激情;第二,根据国际分工为社会主义阵营承担责任和义务;第三,对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的忧虑。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A.完全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B.兼顾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
C.体现了“另起炉灶”的特点D.以争取大国地位为外交目标
2020-06-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战争上的惨败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因此,“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当然,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的意义。美国自认为是私有制立国的“天定命运”与“天然优越”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并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

材料二   由于中国在50年代中与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身体力行,中国从未用军事力量干预别国内政,几十年来恪守“革命不能输出”的原理,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明确论证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划分,而以是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区别亲疏好恶。这些都赢得国际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在客观上使别国认识到,只要他们按和平共处思想办事,中国就是一个最易于捉摸,也最易于打交道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   当然,由于历史经验的累积,其策略手段也比过去更为圆滑。可以举个例子,如何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果不了解近几十年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也就难以认识这种政策的形成过程,难以理解其可贵。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执行的是屈辱卖国的外交政策,跪着办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行联苏反美方针。当时“一边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是因为估计到美国可能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干涉,美国逼迫我们“一边倒”。但当时毛主席就强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对苏联有团结有批评。

——以上材料均选自《现代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美国“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史分析,是什么使别国认识到“只要他们按和平共处思想办事,中国就是一个最易于捉摸,也最易于打交道的社会主义国家”?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原则,并说明其合理性。
2018-04-02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
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
C.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
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洁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材料二   晚清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是对处理日益增多的“洋务”的一种被动应对,也是对建立近代外交体制的初步探索;1901年“外务部”的产生,既顺应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需要,又为清王朝维持国家主权与独立形态提供了重要工具。

——摘编自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外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内容,说明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