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上有观点认为,中国国力贫弱,政府应“施仁政”,与民休息,应多发展轻工业,改善民众生活。毛泽东在1953年指出,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是小仁政;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大仁政,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毛泽东的谈话意在(     
A.强调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C.加快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进程D.重视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
2 .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共559人,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150人,占26.84%,党外人士409人,占73.16%。这次会议(     
A.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B.事实上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
C.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D.落实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2023-12-2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盘石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指明“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版了名为《国家保护公民储蓄》的宣传画,共发行19.3万张。该宣传画的发布(     
A.保障了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了“双百”方针创作精神
2023-12-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强调说:“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必然产生两极分化,工人与农民将重新回到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中去。”此外,他认为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鉴于此,当时国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A.没收官僚资本B.推进互助生产C.推广公私合营D.创办人民公社
2023-11-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3年8月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提出削减事业拨款、精简行政机构,并动员党政军民节约粮食,使之成为一种良好风气。《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强调必须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节约运动旨在(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强调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巩固农村土地改革的成果D.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023-11-12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含渝中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就业人员大增,城市和工业用粮也随之成比例增加,这导致物价全面波动、工资上涨,进而波及工业生产。对此,陈云提出:粮食问题,必须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坚持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关系。此举推动了(     
A.农业集体化改造B.政府工作中心的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D.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3年钱大昕创作的年画作品《把自己满意的人选出来了》。下图描绘的是当选者胸前戴大红花与大伙见面的场景,该年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B.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
C.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D.人民群众参政热情高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B.农业合作化落后于工业化
C.土地改革存在严重不足D.人民公社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1912—1927年B.1927—1937年
C.1949—1956年D.1978—1992年
2023-07-10更新 | 3153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49~1957年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我国的城市化在此时期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数量迅速增加,1957年年底全国建制市增至176个;城镇人口迅速增长,8年内由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年均递增率高达7.05%……城市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均得到较大发展。造成新中国城市化第一个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善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D.一五计划的实施
2023-07-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