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七中学2019年高三10月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概况
1954年3月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
1954年6月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
1954年9月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
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
3 . 某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下列说法与文件精神相吻合的是
A.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性B.规定各级人大和政府实行民主集中制
C.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反映D.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1-09-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法兰西共和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兰西共和之路呈现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宪政的认识。
2021-09-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021-07-02更新 | 27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A.初步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B.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
C.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021-05-20更新 | 187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 ”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B.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C.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2021-04-29更新 | 195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周测历史试卷
8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2021-04-01更新 | 23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