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国家身份与国际责任: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部分)

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二   中国政府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此后,中国正式提出要做“负责任大国”。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因此,中国寻求复兴之路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如何对人类社会以更大的贡献。

——以上材料据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整理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对顾炎武什么思想的归纳?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在表中①、②处各写出一项史实。
(2)阅读材料二,以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21世纪以来维护亚洲安全的成就,阐述“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一句话概括近年中国的“探索与思考”
2 .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2)近代欧美国家在确立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妥协。请结合美、法两国的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二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3)概括材料二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中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妥协的积极作用。
2020-07-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派特务到万隆活动,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 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材料二:《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 (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材料二中的文件何时发表?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下面所列是20世纪某一时段中国外交史上的三项史实,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主题是
A.建国初期外交成就B.六十年代外交成就
C.七十年代外交成就D.新时期外交成就
2021-06-09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他在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下边表格归纳了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他是(   )
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5年参与重庆谈判
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年与基辛格会谈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陈毅
2020-05-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推动各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兴奋地投身到这场大规模建设的洪流中去,多少人为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的临时发言,突出了两个主张,奠定了新中国在复杂国际事务中的原则立场和基本形象——“包容分歧,扩大共识”。这次会议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亚非国家的认同,爱好和平、致力发展、协商合作的国家形象开始在国际社会传播,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与会国家的认知和认同。

——谢迪斌《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中这部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建国初期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2020-07-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斗争和妥协是政治史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很多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的论著中,都有这种提法,如: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皇权对监察制的控制并非绝对有效,且往往不如权臣。这主要因为监察制是在整个官僚系统中运行的,而权臣正是掌握官僚系统中各种实际权力的人。退一步说,即使皇帝能够控制监察制,也不能保证监察制独立于权臣及其他官僚。因为一般来讲,权臣就是皇帝的宠臣,皇帝控制监察制往往对权臣有利,更助长了他们的权势和不法行为。大量的史料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可以说,所谓相对的独立性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并不可能存在。中国古代的御史台、都察院、六科等,不是单纯的现代意义的监察机构,在其行使监察权力时,也不能独立于监察对象,反而往往成为官僚集团内部政治斗争的工具。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独立性”的认识。

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2)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的形成,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3)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2020-07-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8 . 1949年以来,依据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王绍坊《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1980年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
(2)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反映了新中国在5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各版护照上“文字”、“使用范围”的变迁,谈谈新中国外交在不时期的特点。
2020-02-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延期开学辅导测试(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十七年(1419年)郑和第五次远航返回,带回的贡品中就有阿丹国所贡麒麟,木骨都束(今非洲摩加迪沙)所贡花福鹿(长颈鹿),足证圣天子的声威无远弗届,也证明大明已是千古未有的太平盛世,一向声教不及的远人才会贡献如此珍贵的瑞兽。皇家画师奉命绘图记载,文武百官观赏后恭呈颂扬诗文,这些活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遍及明朝各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民间对朱棣的负面影响,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也使朱棣自我陶醉。正因为如此郑和的船队才会一次又一次出发,并且越驶越远,直到东非。

——摘编自《葛剑雄:郑和究竟为何下西洋》

材料二   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间革命与建设经验的转移。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间改革与开放经验的转移,1985年,中国选派农业专家帮助改造早先在布基纳法索援建的三个水稻垦区,参照中国国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进行生产制度改革。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中国将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传向世界,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其标志性表述是“要致富,先修路”。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的铁路,连服务员端茶倒水的姿势,都是中国铁路局直接过去培训的。在农业领域,以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技术培训为主导的“科技兴农”成为援非农业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小云《中国援助非洲既非“殖民”,也不是“冤大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援助非洲的变化,简要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0 . 材料一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应当采取有步骤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周恩来在阐释毛泽东这一方针时指出: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复旦大学出版社 颜声殻《当代中国外史》

材料二 周恩来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制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北京大学出版社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一场复杂的多边外交斗争。关于朝鲜问题,朝鲜、中国和苏联代表团提出的主张。因美国代表的阻扰没有达成协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通过最后宣言,签订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材料四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 “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 “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方针实行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提出的外交原则,并写出其具体内容。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指哪一国际会议?
(4)依据材料三,说明这一会议的成果。
(5)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史实,概括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9-12-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