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近代中国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外交活动结果
1919年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失败
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达成部分目标
1924年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苏联未认真执行
1925年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失败
1928年国民政府掀起旨在实现关税自主和取消治外法权的改定新约运动达成部分目标
1943年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取消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等治外法权基本达成目标
1949年新中国宣布废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成目标

从材料从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进行评述。注意①评述要围绕主题展开②论点应由史实支持③论述要层次分明④语言要通顺流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