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对外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史料研习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

材料二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


请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理论指导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政策的制定还要考虑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中国外交的方针、政策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外交方针、政策、原则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意义或作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改善中美关系美国: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国:应对苏联的威胁,同时也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问题讨论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要确定论文的题目,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新局面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2 .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丝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等整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2019-09-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4 . 中国是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首创者和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概念,将其定性为真正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利害相关、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主要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不同性质国家之间开展普遍性外交联系。2013年以来,中国始终强调建立以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均摘编自杨扬、郭立桥《新型国际关系内涵的演变及原因探析》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和”的理念,新型国际关系倡导的“合作共赢”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展现。合作共赢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也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方面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拓“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当代价值。
2020-04-29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学科网2020年3月高三第三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