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1952-1978年间我国非直接生产部门职工占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比重。这表明,此期间我国
A.社会就业面受到限制B.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
C.国民经济走向了停滞D.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衡
2021-09-09更新 | 236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54年,有学者对中国23个省的15432个农户进行了调查,平均每户占有耕畜0.64头,犁0.54部,贫农直接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的费用为3.5元,中农是7.6元。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新中国
A.土地改革运动未取得成效B.传统经济结构彻底瓦解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D.照搬苏联模式弊端显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一五计划”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国共产党八大召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21-09-0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2年,我国工业(不含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占比从1949年的34.2%上升到52.8%,私营工业占比从63.3%下降到39%;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占比从1950年的23.2%上升到60.5%,私营商业占比从76.1%下降到36.3%。这表明
A.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加快B.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确立
C.国营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D.个体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做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破除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的问题,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农业已经被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所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明确指出,合作社是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

——张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显然不能通过对外掠夺进行血腥暴力的原始积累,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

——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乡差别大、农民贫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加速发展,城乡差别、农民贫困呈现出扩大趋势,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解决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维护农村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是单纯为了合作化成立合作社的组织行为,而是要运用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使农民过上生活富足的幸福生活。

——杨雅静《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推进农业合作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合作化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举例说明当时我国农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于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种规定
A.有利于完成国民经济恢复
B.表明了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D.体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
7 . 下表是1952年底全国开展扫盲运动,在农村推行“速成识字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这反映了当时
美帝阶级农民出身群众贫农
95%100%92%99%95%85%

A.举国倾力抗美援朝B.社会各阶层消除对立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D.准备进行民主选举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想从小农经济做文章,靠在个体经济基础上行小惠,而希望大增产粮食,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国计民生的大计,那真是“难矣哉”。

——毛泽东(1953年)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

材料三   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材料一中毛泽东指出的重大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哪一措施?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是1954年,赵正辉创作的宣传画《走向集体化幸福万万年》。该作品反映了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C.在全国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已开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是新中国的一组年画作品。这折射出当时我国

1954年《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 1964年《试耕图》
A.工农业结构按比例协调发展B.农民生产自主性得到提高
C.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升D.农业生产机械化已经普及
2021-02-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