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如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年份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
比上年增长-9.6%-4.2%9.2%11.9%

A.“文革”开始动乱后来不动乱
B.“文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C.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进行了全面整顿,取得了明显成就
D.八字方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2 . 1966~1968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工业总产值由2534亿元下降到2015.3亿元,国家财政总收入由558.7亿元下降到361.3亿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B.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C.缺乏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D.工人干部革命积极性不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民收入情况统计。据此可以说明(       
农民收入情况表
年份农民人均全年纯收入(元)从集体得到的(元)从家庭副业生产得到的(元)其他(元)
1965年107.2063.1733.2410.74
1976年113.078.3526.238.47

A.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B.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C.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D.平均主义束缚经济发展
2022-04-20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如表信息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四川夹江手工纸部分时期的产量
年代19141939194319511956196019721986
产量(吨)1600800070004233431575012002400

A.1914年夹江手工纸产量相对较少
B.夹江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C.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夹江手工纸跌入低谷
D.文化大革命“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夹江粮食产量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之所以说“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极其沉痛的教训”,是因为“文革”十年
A.我国经济建设没有取得任何进步
B.我国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倒退了几十年
C.在政治领域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
D.错失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宝贵机遇
6 . 由下图可知,我国国民经济在1967、1968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造成工农业减产
B.经济建设处于无计划状态
C.“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D.“大跃进”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1970年全国及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统计表(单位:亿元),据此可知
年份全国北京云南上海四川贵州
1964144.125.94.014.697.603.62
1966209.428.4310.774.7733.1910.10
1968113.063.553.943.2010.585.27
1970312.558.569.547.5440.8312.74

A.人民迫切希望能实现工业化B.“八字方针”得到落实
C.抗战客观上改善了工业布局D.中国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021-04-29更新 | 4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8 . 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折线图(1950-199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渡时期发展最好的阶段是1950—1952年
B.十年探索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越来越严重
C.“文革”期间国民经济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D.政府干预力度增强使经济发展波动越来越小
9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20世纪50至70年代,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沿海地区重要企业设备和优秀技术人才大都内迁,这一时期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增长速度逐年下降,1962年至1965年间为17.5%,1966年至1976年间下降到11.7%,其中1971年至1975年间又下降到5.1%。这种状况
A.源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B.深受中苏和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
C.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D.是国家工业布局战略调整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