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备战备荒为人民”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当时建设的重点放在

①东北   ②东南   ③西北   ④西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3-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这次波及地区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涨幅最大的物价风潮,仅十天左右就被平息下去。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不无感慨地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经过这次“物价风潮”
A.物价得到了根本稳定B.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
C.人民币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D.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3 . 有国家领导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如果没有当年毛主席、周总理领导我们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搞出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我们……恐怕早就挨打了。”该领导人意在强调“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A.振奋了国民信心B.提升了综合国力
C.弘扬了民族精神D.维护了国家安全
4 . 漫画《大豆过江》,画中标注“此画为1958年秋江苏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漫画反映出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B.“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C.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愿望迫切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2021-02-05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
②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 . 《人民日报》在某一时期曾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对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不足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7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
B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C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国和美国重新走到了合作的起点
A.AB.BC.CD.D
8 . “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人物中属于“他们”中一员的是(     
A.杨根思B.黄继光C.邓稼先D.王进喜
9 . 史料   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种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提取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中国国家治理有哪些史料价值。(请结合题目要求,参照下表中相关示范,在答题纸表格中作答)
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一内容“大清皇帝永永尊戴;神圣尊严”、“未奉诏不能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等反映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可用于研究清未预备立宪,认识清朝积极推进预备立宪的真实面目。
材料二内容
材料三内容

10 .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一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
①大规模三线建设   ②中美建交,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原子弹、氢弹和导弹发射成功   ④打赢“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