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D.苏联的军事实力超过了美国
2 . 仔细观察下图。促成图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外交环境的改善B.中美正式建交的推动
C.“文革”错误的纠正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22-04-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968年8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后不久,对一家杂志说道:“我们必须不要忘掉中国,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机会同它对话。”尼克松说的“机会”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C.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秘密访华
D.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2022-04-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在中美建交的历程中,双方先后签署了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中美就解决美国向台出售武器问题的公告》(简称《八一七公报》)。这三个公报都秉承的是
A.一个中国的原则B.大国倡导、安全先行、协作互利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D.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2022-04-08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政府
A.坚持“一中一台”立场
B.确认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C.认可“一个中国”原则
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2022-04-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依据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他还讲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至理名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如毛泽东所言,中共八大深入总结了七大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全面展开了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应采取的各项重大方针和政策,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引自卢洁《中国梦 ·复兴路》

材料二   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毛泽东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七十年代的外交政策有指导作用,概括起来说,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是:第一,一条线一大片即实行反对两霸、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建立国际反苏阵线的方针。中国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场上,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联合第二世界,共同反对苏美霸权主义行径,特别是反对苏联的侵略扩张,消除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一条线”,即沿苏联周围,从中国经日本,到中东,到西欧,南到大洋洲,最后到美国这一条线:“一大片”,即这条线周围的国家。第二,“左、中、右都让来”,大力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摘引自罗恩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并概述大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并阐释1949-1976年这一时期伟大建设成就的深远影响。
7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2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有学者提到:“为什么要将1959年计划的目标制定到不切实际的高度以至于不可能?很可能是故意这样做,其心理目的我们很难探究。”该学者评价的是
A.一五计划B.土地改革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
9 . 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这表明“这次爆炸”
A.直接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B.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C.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D.促成了多极国际格局的形成
10 . 基辛格在其著作《论中国》中写道:“对峙对双方都不利,这正是我们去北京的原因。尼克松急切盼望能够将美国人的视线从越南上面转移开来,毛泽东则决心迫使苏联在攻打中国之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中美双方都明白这次会谈事关重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据此可知,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
①美国急欲摆脱越战泥潭
②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④美国彻底放弃敌对中国的政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