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1964年开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大量涌向中西部地区,这一历史现象
①改善了国民经济布局   ②推动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③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   ④提高了国家的国防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下图是1957年至1960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柱状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总产值稳步提高B.产业结构呈现不平衡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获得成功D.经济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2021-06-26更新 | 15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021-04-02更新 | 27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
②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 . 《人民日报》在某一时期曾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对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不足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6 . “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人物中属于“他们”中一员的是(     
A.杨根思B.黄继光C.邓稼先D.王进喜
7 .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下列属于这十二年“做对了的”是
A.打开外交新局面B.召开七千人大会深入总结经验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提出“多快好省”的建设路线
8 . 20世纪70年代中日双方签署了一份文件:“(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该文件签署的根本原因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日本对华友好团体的推动
C.符合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出现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第二次是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得益于
A.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亚非国家的崛起
C.中美关系的缓和D.中日邦交正常化
2020-01-1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三   



材料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


请回答:
(1)对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进行先后时间顺序排列,并指出该材料反映出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是用“恢复”这个提法?哪些因素使中国得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材料三中图A有什么意义?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政府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什么?图A与图B之间有什么关系?
(4)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哪方面的成就?
2019-09-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