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表是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196233.630.336.1

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
2 . 1971年,尼克松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苏、西欧、中国、日本)的观点,并且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该观点出现的原因是
A.美国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
B.美中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C.美国实力被苏联全面超越
D.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破裂
3 . 下表是1957—1965年部分大城市划定市区(含城区与郊区)面积变化,据表可知,该时期(       
年份北京杭州哈尔滨备注(单位:平方公里)
1957年48202531247划出部分原为供应城市蔬菜等副食品的郊区,转变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村。
1958年886011571247
1962年270123972450
1965年270123971334
A.国家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B.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受到削弱
C.国民经济建设曲折与调适D.经济规划受到国际局势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是不同时期我国《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的统计,导致这中国《人民日报》对美形象的塑造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60年1975年1985年
积极报道0(0%)2(2%)51(14%)
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
中性报道16(5%)10(11%)224(62%)
A.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C.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D.国内经济重心转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下列是不同时期我国《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的统计,导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60年1975年1985年
积极报道o(0%)2(2%)51(14%)
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
中性报道16(5%)10(11%)224(62%)

A.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B.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C.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D.国内经济重心的转移
2022-01-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建立后,以全新的姿态营造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谱写了新型大国外交的新华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患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明确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毛泽东说通:“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并摆脱此前亦即60年代在国际上所处的孤立地位。

——陶季邑《美国关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在“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的指引下,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 . 1979年1月1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指出:“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这一“联合公报”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B.“一超多强”局面已形成
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9 . 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2019-12-04更新 | 1147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庆典和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了歼20、东风41等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的军事封锁
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2020-01-11更新 | 96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开学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