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表是福建省诏安县1953~1970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此表格信息整体上反映了
A.国家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政策对工农业的影响
C.工农业发展比例日趋平衡D.“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2020-10-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展示的是1952—1978年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年份国民收入指数消费水平指数
全国居民城市居民农村居民
1952100100100100
1957153122.9126.3117.0
1978453177.0212.0157.6

(注:国民收入指数和消费指数均按可比价格计算,此表格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3》)
A.国民收入主要用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B.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在不断拉大
D.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3 . 1950——1980年中国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市镇人口(万人)

百分比

世界平均百分比

1950

55196

6169

11.2

28.8

1960

66207

13073

19.7

33.9

1970

82992

14424

17.4

37.5

1980

98705

19140

19.4

38.2

表格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     
A.政策导向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人口增长
C.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不大且不稳定D.城市人口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阅读表格信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对外贸易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1957—1965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统计表
年份对外贸易出口进口
总额/万美元增速/%总额/万美元增速/%总额/万美元增速/%
1957310342—3.27159755—2.87150587—3.68
195838715524.7519811024.0118904525.54
195943813413.1722613514.1521199912.14
1960380920—13.06185601—17.92195319—7.87
1961293599—22.92149063—19.69144536—26.00
1962266316—9.29149023—0.03117293—18.85
19632915679.4816492110.671266467.97
196434636818.8019163416.2015473422.18
196542453022.5722279016.2620174030.38

A.“左”倾错误的影响B.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C.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D.中国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2021-04-12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957—1965年部分大城市划定市区(含城区与郊区)面积变化,据表可知,该时期(       
年份北京杭州哈尔滨备注(单位:平方公里)
1957年48202531247划出部分原为供应城市蔬菜等副食品的郊区,转变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村。
1958年886011571247
1962年270123972450
1965年270123971334
A.国家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B.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受到削弱
C.国民经济建设曲折与调适D.经济规划受到国际局势影响
6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据此可知(       

年份

项目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100%

A.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阻碍工业化建设
C.“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4-03-22更新 | 154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8 . 下表是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五年的经济数据(部分),这五年最可能是
年份粮食总产量钢铁总产量
19765万吨800万吨
16968万吨1122万吨
14385万吨1351万吨
13650万吨870万吨
15441万吨667万吨

A.1949年-1953年B.1958年-1962年
C.1966年-1970年D.1978年-1982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是中国1956年和1966年部分工业品产量及其增长情况。
产品名称1956年产量1966年产量增长(%)
钢(万吨)4471532343
机床(万台)2.595.49112
汽车(万辆)0.175.593188
棉纱(万吨)95.2156.564

据此表可知,当时中国
A.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建设水平提高
B.优先发展重工业前提下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C.工业结构调整情况下工业品技术性能改善
D.工业布局改善情况下工业生产效益提高
2022-04-24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艺创作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见下表)。该盛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类别代表作
电影《英雄儿女》《五朵金花》《青春之歌》《早春二月》《李双双》
音乐《歌唱祖国》《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戏剧《茶馆》《关汉卿》《文成公主》《东方红》《红色娘子军》
文学《红岩》《创业史》《林海雪原》《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之歌》

A.国民经济的恢复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双百”方针的实施D.“二为”创作方向的确立
2021-03-02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