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下表为各大洲的表决情况统计,据此可知恢复合法席位(     
大洲赞成数反对数弃权数赞成比例
欧洲241482.8%
亚洲184664.3%
非洲2615161.9%
南美洲55241.7%
北美洲38321.4%
大洋洲0210%
A.新中国实力壮大的直接产物B.西方国家一直都阻挠我们恢复合法席位
C.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共同影响D.非洲为新中国恢复席位发挥的作用最大
2 . 下表是某同学收集整理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数据,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1971年后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③周恩来、邓小平纠“左”有助于经济的恢复
④“文革”主要在政治领域,对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 . 下表是1958— 1960 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为解决表中反映的问题,中共中央
                            表(单位:万吨)
A.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B.开展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0-08-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新中国整理二十四史的状况

其中,第二阶段整理出现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A.主要成员被组织参与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主要成员被调派研究如何扩大基层民主
C.“走资派”的干扰与破坏D.“左”倾错误冲击文化领域
2020-08-0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20世纪250年代中期中日关系的相关史实表。根据下表,可知当时(  )
时间事件
1954年12月中国确定了发展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友好、逐步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方针
1955年2月鸠山内阁同意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日本,促进了中日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
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秘密会见日本代表,表达了中国对日建交的意愿
1955年中国国内为建交而行动,包括统一党内外及社会舆论的认识,改善对日工作机制、宽释战犯、开展对日贸易等,日方对此积极回应
A.中国的三大改造需要日本的积极支持B.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方针
C.谋求经济发展是中日双方的共同需求D.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2020-07-26更新 | 24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网课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1969年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发下表篇讲话。基辛格对此讲话评论说:“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尼克松的这一讲话
A.有利于美苏关系的缓和
B.释放了改善中美关系信号
C.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D.促成了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38.754.948
流入农业的
资金(%)
7.611.418.4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53.733.733.6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8 . 下表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情况表(部分)
年份支持中国的票数追随美国的票数弃权票数
1965474720
1966465617
1967455816
1968445723

表中支持中国的票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B.美国操纵联大,拒不接纳中国
C.中国国内政策变动对中国形象的影响
D.不结盟运动尚未兴起,中国缺乏第三世界支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