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B.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2 .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2019-01-30更新 | 2467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 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 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 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 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4 . 中国在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大跃进”运动
5 .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6 .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下列各项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特点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A.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B.从秘密外交走向公开外交
C.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作用
D.受冷战对峙态势的影响
7 . 美国尼克松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双重代表权”议案,即联合国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安理会成员国,同时保留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大会的席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美国落实上海联合公报的内容
B.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正常化取得关键突破
D.中美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一致
2018-01-20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9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到:“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开始结盟对抗苏联
B.国际形势影响美国对华态度
C.中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D.利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A.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B.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
C.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
D.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