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6-12-13更新 | 473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6-12-12更新 | 1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次高峰的出现都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两次低谷的出现都与“左”倾错误的发展有关
C.第一次高峰时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D.第二次低谷时农村土地实行了国有化
5 .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他认为当时中国
A.与美关系全面缓和
B.开始放弃一边倒方针
C.国际地位在逐步提高
D.急于改善中美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依据材料可知
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
B.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7 .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8 . 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建交国数量最多时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不结盟政策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9 .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
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10 . 某校高一(3)班的学生准备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为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主题与材料对应正确的是(     
A.中苏外交关系的建立——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外交关系正式建立——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C.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