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1958年,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A.文化大革命爆发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共八大召开D.“一五”计划制定
2 .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2021-06-30更新 | 121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3 . 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等英雄模范人物,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这表明
A.历史是由英雄模范人物创造与推动的
B.这一时期的探索符合国情且成效显著
C.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及其价值
2021-06-26更新 | 450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宣布,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为达此目标,中共八大提出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设先进的工业国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争取中美关系正常化
5 . 如图为1972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长征”。这反映的是
A.中国开始正式迈入国际舞台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C.中美间关系由此走向正常化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于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周边环境和国内问题有着明确清醒的认识。毛泽东陆续提出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国家元首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前往机场欢迎。周总理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刘新生主编《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三条方针”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给合所学知识,解释“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含义,并分析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
7 . 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49个增加到111个,其中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A.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B.使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直接受益于中美两国建交D.说明中国外交开始走向成熟
8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2021-01-19更新 | 219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右玉县一中高一5月考历史试卷
9 . “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突然,铁塔那里迸发出强烈的耀眼的闪光,接着升腾起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渐渐地,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朵极为壮观的蘑菇云。”试验获得首次圆满成功。这一“试验”是指中国
A.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0 . 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为避免“缺点和错误”中共中央( )
A.召开八大,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B.借鉴苏联,全面推行一五计划
C.加速探索,发布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实行调整,提出和落实“八字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