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
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
2 . “尽管我们存在肤色不同….但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而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周恩来的这段话是哪一外交活动时提出的
A.1953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B.1955亚非万隆会议上
C.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D.1972接见尼克松访华时
4 . 小王收集到一只邮戳模糊的旧信封,只能看清收信人地址是“红旗公社胜利大队”,这封信寄出的最早时间可能是在
A.1911年
B.1927年
C.1958年
D.1978年
5 .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阅读“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6032
1975年304156
1980年37551059
1985年38553840

A.两国贸易中国始终处于优势
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
7 .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表1.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2016-09-12更新 | 88次组卷 | 5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周练(8.14)历史试卷
8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
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
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
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9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见下图),即政府对粮食、棉花、食用油等采取统购统销政策。对这一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保证了人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需要
B.是在物资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实行的
C.缓和了生活必需品的购销矛盾
D.在当时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