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势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二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三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材料四



问题
(1)据材料一,全面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表1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降的原因。
(4)依据表2归纳1961-1971年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支持率的变化。指出1971年表决结果的直接影响,并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2020-07-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1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未能实现?

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表1:“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赞成反对弃权总票数赞成百分比
1954年441026073%
1956年472487960%
1960年4234229942%

(2)表1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降的原因。

材料三   表2:1961—1971年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通过反对弃权总票数赞成百分比
1961年38483011633%
1965年47472011441%
1971车76351712859%

(3)依据表2归纳l961-1971年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支持率的变化。指出1971年表决结果的直接影响,并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下四个词语以“国力与外交”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新中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合法席位。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宇左右。
2020-02-2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现代中国外交概况。
时期代表性外交活动
20世纪50年代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60年代与坦桑尼亚等17个国家建交
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2)与近代外交相比,中国现代外交具有明显的改变。结合材料分析其政治原因。
2022-08-1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砺志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外交】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这40多年,中国同世界体系与秩序的关系,经历了由对立者、挑战者、革命者到跟进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重大变化。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为国与国交往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9~1979年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03日,中国政府复照苏联政府,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中苏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并在困难中有过相互支持。

中苏两国人民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继苏联之后,中国又与其他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苏矛盾加深,直到边境上军事对抗。面对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新形势,毛泽东以联合求斗争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当苏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毛泽东从国际斗争的现实出发……我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国际舞台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刘光良《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1949~1976年)的内在逻辑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所推行的外交原则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主要表现。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请你谈一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致力的重点是什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仅体现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反映了世界各国的人心向背和时代潮流。

材料一   下表为表决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投票情况

国家投票情况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美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据《联合国数字图书馆》整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致电联合国,严正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但是20世纪50年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一直受到美国的阻挠。中国适时调整对策,把同外国建交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紧密联系,出席日内瓦会议等一系列外交活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对外交往。不仅在国际舆论中博得普遍赞誉,更是打开了和西方国家扩大接触的局面。随着新中国外交的开展和联合国会员国的增加,赞成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票数逐年增加。美国侵朝战争失败后,加紧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活动,中国在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场合阐述中共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中国着眼大局,历时15年,中美双方会谈136次,逐步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中国的长期努力,使联合国内支持中国的力量对比逐渐发生变化。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驱逐台湾代表出联合国。新中国22年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金朝晖《周恩来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美日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态度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从1949年至1971年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所做的努力。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外交成果的因素。
2022-02-25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建立后,以全新的姿态营造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谱写了新型大国外交的新华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患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明确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毛泽东说通:“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并摆脱此前亦即60年代在国际上所处的孤立地位。

——陶季邑《美国关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在“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的指引下,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4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110日,中国派陆征祥、顾维钧等赴欧参加巴黎和会。抵达巴黎之后,顾维钧立即展开对国联的研究,并参与国联盟约的起草和完善工作。中国人民和政府对于中国加入国际联盟给予极大支持。根据国际联盟条约规定,虽然中国未签对德和约,不能立即加入国联,然中国若签对奥和约,仍能成为国联成员。北京政府对此十分重视,910日,我国签订对奥和约,192011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中国成为国联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国寄望国联来维护弱小国家安全,期盼它成为国际正义的主持者。

——摘编自周乾、陈积敏《论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国际联盟成立的认识和参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政府加入国联的原因以及前提条件。

材料二   197110月第26届联大上,以76票赞成,36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法权利。基辛格在回忆录中作了这样描述:“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它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它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它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时,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性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摘编自连海山《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背景。
10 . 中外交往历史悠久,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的学航海活动进入又一个新的高潮……随着贸易的发展,中国人有关东南亚各地的地理学著作也陆科续出现……长期积累的航海经验、技术及地理知识,为郑和的远航打下了基础。……《明史·网宦官传》中说:“当成祖时,锐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贵。”郑和下西洋,是朱棣信用宦官的体现,更是积极的对外政策的一部分。……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赤道以南、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即今天肯尼亚的马林迪。船队给朱棣带回了奇异的非洲动物,如鸵鸟、斑马、犀牛、长颈鹿等。

——卜宪群《中国通史·明清》

材料二   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大批亚非国家加入联合国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局面已经无法维持。197110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的提案。……在此前后,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它直接加快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指出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外交事务中的主要表现。
2021-04-11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