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三   1972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内阁总理大臣是谁?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
2021-08-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封面

材料二 


日本向中国方面递交投降书

材料三:送别田中时,周恩来总理这样说:“我们和日本的交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半个世纪的对立,二十多年的工作。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时代螺旋式地前进了。”

——邓在军《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导致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3)根据材料二,说明其所述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意义。
(4)与材料三这段话相匹配的背景是什么?中日关系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0-04-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欧阳遇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72年9月,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两国邦交实现正常化。对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B.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C.日本对华友好社团和人士的推动D.中国社会稳定,国力迅速增强
2020-02-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政治和世界局势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黑船来航”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情感,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他(高杉晋作)希望从邻国的身上找到答案。1862年他乘千岁丸号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攘夷派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就希望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迫不及待的加入西方大国扩张行列。吉田松荫曾露骨的讲到:“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是如何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以“养国力”的?

材料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役1117次,11位上将,34位中将,99位少将阵亡,320万陆军战士战死沙场。5000空军魂归长空,海军全部打光。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再次向全体抗日将士致敬!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引自《历史上的今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材料三:在中古史上,日本长期向中国学习,如日本的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文化圈中有机组成部分……从近代以来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以来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9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和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幸,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毫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应如何正确认识中美关系?
7 . 新中国的外交发展旗帜鲜明地体现了主权国家外交围绕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   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在1952年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3亿美元的建设贷款。

——摘编自【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
奥地利1971年5月28日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
冰岛1971年12月8日英国1972年3月13日
荷兰1972年5月18日联邦德国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1972年12月21日新西兰1972年12月22日
西班牙1973年3月9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在这种外交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选择了与苏联建立新型外交友好结盟,试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显著突破的几件大事,并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2020-09-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苏美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与其他国家都有所不同,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

——《冷战与中国》

材料二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最快的时期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0-07-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9 .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官方正式关系长期处于断绝状态。1972年9月25日,日本田中角荣首相携大平正芳外相访华;9月29日,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中日隔绝主要是历史原因所致
B.中美关系改善是中日关系改善的根本因素
C.中日关系改善受地缘政治影响
D.中日关系的改善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2020-06-0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路透社动静9月24日电】(记者:杰弗里·莫里)通过田中角荣首相本周的中国之行,日本的外交将出现二十多年来不依从美国的对外政策的新时代。

……

田中先生的行动也表明了这样一点,特别是在同共产党打交道方面,日本将不再安于抄袭美国的对外政策。

尼克松总统今年二月的北京之行创了先例,带动了这种变化。现在,日本在战后第一次在外交舞台上的步伐超过了美国。

——1972年9月26日《参考消息》


(1)概括指出田中角荣“北京之行”使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概括指出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不再“依从”“抄袭”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因。
(3)概括指出中、美、日三国关系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