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D.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2022-02-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0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0年江苏盐城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建立外交关系。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是
A.亚非会议的召开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关系的缓和D.中美两国的建交
4 . 20世纪70年代,反映中国政府重视并恰当处理大国关系,使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历史事件是
①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③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帮助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9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6 .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2021-06-30更新 | 12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和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幸,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毫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应如何正确认识中美关系?
8 . 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对中国的问题上并没有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去做,而是比美国走得更远,不但同中国改善了关系,而且先于美国同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材料说明
A.日本已完全摆脱美国控制B.外交以国家利益为转移
C.日本已认真反省二战罪行D.外交以大国意志为转移
2021-03-2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开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有
①中美建交   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③中日建交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3-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必修一学业水平选择、判断题专项训练
10 . 从1952年6月1日中日双方签署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开始,此后又陆续签订了三次民间贸易协议;岸信介内阁执政期间,日本政府提出“以贸易与政治承认脱离的方针努力扩大两国的贸易”;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一直面临“政冷经热”的尴尬局面。以上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促使中日关系趋于缓和B.中日关系发展长期受制于美国
C.该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不统一D.中日民间的交往多过官方交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