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本报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由于宣传工作需要,于今日公开登报招聘编辑、记者。以往宣传工作干部的调配,都由组织安排;这次进行公开招聘,是打破老框框、广泛探求和选拔人才的一次尝试。具体要求如下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招聘编辑、记者启事
上海电视台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招聘有志从事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编辑和记者30名。
一、凡具有较高的政治、政策水平和写作能力,有新闻、文艺专业知识和特长,并有编辑、采访、写作的实际经验,年龄在40岁以下,属市区常住户口并在市区工作的在职人员和属市区常住户口的非在职人员均可应聘。
二、自1127日起,至127日止,应聘人员须向上海市广播事业局招聘办公室寄
送自写的简明自传材料一份(限2000字,写明本人出生年月、学历、经历和专业特长等)。
三、经审核后,符合招聘要求的,发给报名通知单。在职人员报名时需持单位证明信。
报名后进行初试和复试。按择优原则,发出录取通知书。

——摘自1980年11月26日《解放日报》

(1)据材料,概括这场招聘活动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招聘活动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招聘活动的积极影响。
7日内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建国以来我国户籍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58年以前的自由迁徙阶段;1958年—1978年严格控制人口流动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人口流动逐步松动阶段。这些变化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B.社会管理与发展战略相适应
C.国民经济结构逐渐得到了调整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78年5—9月间,《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开滦煤矿按劳分配和黄埔港工人实行计件工资事迹,并陆续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者怎样看待物质利益》。这些报道、文章有利于(     
A.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C.树立对外开放的新形象D.促进民众思想解放
22-23高一上·天津河西·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115日,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整理的“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部分)。   

时间进程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982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010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并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3-03-28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3-14更新 | 39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1高二上·江苏苏州·学业考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对比表。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1.5%0.7%71.8%6.9%
1956年32.2%53.4%7.3%7.1%接近于零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三 全会公报提出:现在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郑谦、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四卷)

材料四 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奇事”典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变化的历史意义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判断这是哪一次重要会议并分析它的深远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中得出的重要认识,并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史实加以说明。
2022-12-19更新 | 23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2·广东·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知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军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材料二

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成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材料三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周恩来选集》

材料四

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
(2)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2022-06-12更新 | 381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如图为1978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语文试卷第一题,由此可知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
给下面文字加_上标点
实现机械化要靠人的思想革命化有了革命化才有机械化机械化不是一口气吹出来的要经过--番艰苦奋战才能成功要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要肃清他们的流毒促进人民的思想革命化一个软懒散的领导班子是挑不起这付重担的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保障B.思想解放是经济进步的前提
C.实现工业化是改革最终目标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性
2022·北京通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国近现代的出国考察潮

材料一   1978年出国考察潮

时间代表团团长出访目的地
19783月—4李一氓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19783月—4林乎如日本
19785月—6谷牧西欧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
19781月—19792邓小平缅甸、尼泊尔、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

材料二   19781022日,邓小平出访日本,旋访新加坡,邓小平对新加坡的经济制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在第二年的一次演讲中说: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们怎么利用外资。新加坡从外国人所设的工厂中获益。第一,外国企业根据净利所交的35%税额归国家所有;第二,劳动收入都归工人;第三,外国投资带动了服务业。这些都是国家的收入。他在1978年所看到的新加坡,为中国人要争取的最基本的成就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在年底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让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他当时一口气列举了十来个城市,第一个就是深圳。19793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978年出国考察潮发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就1978年出国考察潮引发的社会巨变谈谈你的认识。
2022-04-30更新 | 27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1977年,在停顿16年之后,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久违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下表反映的是1977-1979年三次全国劳模表彰会议的情况。

表:1977-1979年三次全国劳模表彰会议情况

年份会议名称受表彰情况
1977年4月20日至5月14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全国大庆式企业、全国先进企业称号2126个,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385人
1978年3月18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先进集体称号826个,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192人
1979年1月28日国务院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全国先进单位称号351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340人
这一历史事件(       
A.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B.倡导了艰苦奋斗的新风尚
C.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D.带有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