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马克恩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一个什么特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21-03-1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曾这样评价无锡荣氏家族:“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二   如图是1956120日,拥护公私合营的荣毅仁陪同毛泽东、陈毅视察公私合营申新第九棉纺织厂,该厂公私合营前为荣毅仁的私营企业。


——摘编自《荣氏家族百年神话》

材料三   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摘编自《荣氏家族百年神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开展的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实质和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创辉煌的主要原因。
(4)综观上述材料中荣氏家族的发展历程,你认为影响近现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1-03-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从以下图片中提取相关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220字。)

4 .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曲唱道“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像雷一样爆炸……”其中“一周的会议”
A.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B.促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革
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D.解放思想,突破了“姓社姓资”的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5 . 1978年3月11日, 国务院同意国家建委、经委、上海市、冶金部《关于上海新建钢铁厂的厂址选择、建设规模和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从日本引进成套设备,在上海宝山县新建钢铁厂。1978年12月23日举行动工典礼。到1985年11月、1992年4月一期、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宝钢得以建立发展的原因有
①社会意识形态差异的消失             ②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③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④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0-12-01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6 .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
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
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制度因素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改革开放之初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2020-05-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在不同的阶段显现不同的状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被动附庸型”对外开放状态。……洋货泛滥是当时中国工业品市场的重要特征。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使得中国棉纺手工业等失掉了价格主动权。……同时这时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贸易有所发展,但中外经贸关系畸形发展及中国市场体系发育不全,……中国难以实即业化和近代化历史使命。

——陈争平《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1992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期,又有内陆18个省会和区府城市对外开放,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由此,对外开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针对近代中国的“被动附庸型”开放,命名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状态并论述命名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字左右)
9 .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 ②改革开放同天庆,经济建设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
10 .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