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增长依然高于工业制成品。到1990年,中国终于实现了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001年以来,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总额的比重平均达到约94%。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社会体制的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以下是部分学者或课题组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型的观点:吴敬琏从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主义的角度,按照中国经济改革战略,把改革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78-1991年的增量改革阶段和1992年以来的整体推进阶段。赵旻从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的角度把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改革探索和扩张供给阶段(1978-199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建设和经济高速成长阶段(1992-1997年)、改革巩固攻坚和经济结构全面调整阶段(1998-)与未来的转轨发展阶段(即市场化体制的成熟完善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吕炜认为,中国经济转轨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即“告别旧体制意义的转折点”和“建立新体制的任务接近完成意义的转折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认为,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发启动时期(1978-1991年)、自觉推进时期(1992-2000年)、全面加速时期(2001年—)。景维民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建立混合经济。同时,他把中国经济转型划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从改革走向转型)、启动和正式推进段阶段(共性与差异)、深化和完善阶段(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王守坤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是从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开始的。因为,传统计划体制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使中央财政不堪重负,因此,只有选择向地方财政转移压力,走财政分权改革之路。这样,通过向地方分权的放权改革打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大锅饭局面。

——摘编自瞿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型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至少选取两个观点评析,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3 . 试办经济特区正赶上国家处于经济调整时期,但是在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广东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深圳经济特区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便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表明(     
A.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B.党和政府全力支持特区建设
C.开放之初政治环境复杂D.经济特区推动国民经济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多数国有企业自己创办了食堂、学校、医院、招待所、影院等公益机构和福利机构,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备的小社会。而在改革中,非国有经济则天然与市场联系紧密。”该学者意在强调(     
A.国有企业承担了市场化的改革成本B.国有企业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应以发展非国有经济为主体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2024-05-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基本采用每周六天工作制,每天工作8小时。1995年5月1日起,实行5天工作制,即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每周五日工作制的推行(       
A.是产能过剩的必然选择B.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D.导致了失业人数的剧增
2024-05-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80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对当年需要安排就业的1200万人,除安排国营企事业单位和“大集体”单位外,还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小集体”“全民单位办集体”、知青为主的厂店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等途径来解决。1981年7月,国务院指出发展城镇个体经济“对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扩大就业,都有重大意义”。这些方针政策(     
A.解决了知识青年就业问题B.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改善
C.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D.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024-05-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与农村改革初期前后两个16年,山东省人均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对图示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土地改革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相对有限
B.三大改造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全面恢复
C.调整国民经济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D.政策调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改革开放之初,“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1980年,国家开始全面建设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在东南沿海地区迅速聚集。这一战略旨在(     
A.改变国家工业的既有布局B.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格局
C.适应新时代经济建设需要D.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活力
9 . 1978年年初,安徽部分农村通过产量来考核生产单位的生产绩效,并将核算单位缩小至生产作业组。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安徽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
C.农业生产市场化的趋势形成D.改革开放率先在安徽推广落实
2024-05-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8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放开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的决定,随后全国各地出现抢购风潮。1988年8月,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紧急通知》。这一过程(     
A.说明市场调节机制的固有缺陷暴露
B.反映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
C.揭示市场化改革已形成社会性共识
D.表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2024-04-19更新 | 21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